医平台知识手册

草果

核准日期:2007年07月10日

收藏

药品名称:

草果 药典

FRUCTUS TSAOKO 药典

Cao Guo

草果子;草果仁;

所属类别:

中药 >> 中药饮片 >> 芳香化湿药

古籍出处:

《饮膳正要》

基原:

为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于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炮制:

草果仁 取草果,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焦黄色并微鼓起,去壳,取仁。用时捣碎。
姜草果仁 取净草果仁,照姜汁炙法(附录ⅡD)炒干。用时捣碎。

性状:

本品呈长椭圆形,具三钝棱,长2~4cm,直径1~2.5cm。表面灰棕色至红棕色,具纵沟及棱线,顶端有圆形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果梗或果梗痕。果皮质坚韧,易纵向撕裂。剥去外皮,中间有黄棕色隔膜,将种子团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多为8~11粒。种子呈圆锥状多面体,直径约5mm;表面红棕色,外被灰白色膜质的假种皮,种脊为一条纵沟,尖端有凹状的种脐;质硬,胚乳灰白色。有特异香气,味辛、微苦。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药性:

辛,温。归脾、胃经。

应用:

1.寒湿中阻证
本品辛温燥烈,气浓味厚,其燥湿、温中之力皆强于草豆蔻,故多用于寒湿偏盛之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苔浊腻。常与吴茱萸、干姜、砂仁、半夏等药同用。
2.疟疾
本品芳香辟浊,温脾燥湿,除痰截疟。多配常山、知母、槟榔等同用,如草果饮(《慈幼新书》)。

功效:

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用法用量:

煎服,3~6g。

古籍摘要:

1.《饮膳正要》:“治心腹痛,止呕,补胃,下气。”
2.《本草纲目》引李杲云:“温脾胃,止呕吐,治脾寒湿、寒痰;益真气,消一切冷气臌胀,化疟母,消宿食,解酒毒、果积。兼辟瘴解瘟。”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含α-和β-蒎烯、1,8-桉油素、对-聚伞花素等。此外含淀粉、油脂及多种微量元素。

药理作用:

本品所含的α-和β-蒎烯有镇咳祛痰作用。1,8-桉油素有镇痛、解热、平喘等作用。β-蒎烯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并有抗真菌作用。大鼠口服香叶醇能抑制胃肠运动,小量口服有轻度利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