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知识手册

利巴韦林分散片

核准日期:2006年08月31日 修订日期:2011年11月29日

收藏

药品名称:

利巴韦林分散片

Ribavirin Dispersible Tablets

Li Ba Wei Lin Fen San Pian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利巴韦林,其化学名称为1-β-D-呋喃核糖基-1H-1,2,4-三氮唑-3-羧酰胺。
其化学结构式为:

分子式:C8H12N4O5
分子量:244.21

所属类别:

化药及生物制品 >> 抗微生物药 >> 抗病毒药 >> 其他抗病毒药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和皮肤疱疹病毒感染。

规格:

100 mg

用法用量:

本品可直接口服,或加入适量温开水中搅拌均匀后口服。
1、用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成人一次0.15 g(1.5片),一日3次,连用7天。
2、用于皮肤疱疹病毒性感染:成人一次0.3 g(3片),一日3~4次,连用7天。

不良反应:

1、本品常见不良反应为:食欲减退,胃部不适、呕吐、轻度腹泻或便秘等消化系统反应。
2、本品大剂量应用时,可有疲倦、头痛、失眠等;以及导致白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等。

禁忌:

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对诊断有一定干扰,可引起血胆红素增高(可高达25%),大剂量可引起血红蛋白降低。
2、肝功能异常者慎用。
3、本品不宜用于未经实验室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患者。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禁用,不推荐哺乳期妇女服用本品。

儿童用药: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老年用药:

不推荐老年患者服用本品。

药物相互作用:

0. 本品可抑制齐多夫定转变成活性型的磷酸齐多夫定,因此,本品与齐多夫定同用时有拮抗作用。

药物过量: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利巴韦林为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体外细胞培养试验表明,本品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本品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但是其体外抗病毒活性可被鸟嘌呤核苷和黄嘌呤核苷逆转的结果提示.本品可能作为这些细胞的代谢类似物而起作用。

毒理研究
重复给药毒性:小鼠、大鼠和猴在经口给予本品剂量分别为30、36和120 mg/kg,给药时间为4周或更长时,可引起心脏损伤。

遗传毒性:本品浓度分别为0.015和0.03~5.0 mg/ml,在无代谢活化物条件下,可增加小鼠Balb/c3T3(成纤维细胞)和L5178Y(淋巴瘤)的细胞转化和突变,浓度范围为3.75~10.0 mg/ml,在加入代谢活化物条件下,对L5178Y细胞突变率有一定的增加(3~4倍)。小鼠微核试验结果提示,静脉注射本品剂量范围为20~200 mg/kg时,具有诱裂作用。在显性致死试验中,大鼠腹腔注射本品剂量范围为50~200 mg/kg,连续5天,未见有致突变作用。

生殖毒性:雄性小鼠给予剂量范围在35~150 mg/kg时,可导致明显的生精管萎缩,精于浓度降低和形态异常的精子数量增加。停药后3~6个月,生精能力部分恢复。其它几项毒性试验也提示,成年大鼠经口给予本品剂量低至16 mg/kg时,可引起睾丸损伤(生精管萎缩),未进行更低剂量的研究。尚未对雄性动物的生殖能力进行研究。不同种属的动物研究已证实本品有明显的致畸和戚杀胚胎的潜在毒性。仓鼠单次经口给予本品剂量为2.5 mg/kg或更大,家兔或大鼠的剂量分别为0.3和1.0 mg/kg,结果均已证实有致畸作用。畸形主要发生在关颅骨、腭、眼、四肢、颌骨、骨骼和胃肠道,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随剂量的递增而增加。胎儿和子代的存活率降低。本品引起家兔和大鼠胚胎致死的剂量为1 mg/kg,其无致畸作用剂量分别为0.1和0.3 mg/kg(根据表面积推算,分别相当于人等效剂量0.015和0.04 mg/kg)。

致癌性:大鼠经掺食给予本品剂量为16~200 mg/kg长期研究结果提示,本品可能诱发良性乳房、胰管、垂体和肾上腺瘤,小鼠和大鼠的18~24个月的初步致癌试验并非最终结果,但这些试验证实,给予本品剂量分别为20~75和10~40 mg/kg,小鼠和大鼠分别出现的血管损伤和视黄醛还原酶变性与本品长期给药有关。

药代动力学:

1、我国目前尚缺乏利巴韦林分散片的详细药代动力学研究资料,本品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资料表明,18名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本品600 mg后,其平均血药峰浓度为0.651±0.127 mg/L,平均达峰时间为1.24±0.33 h。

2、据Physician's Desk Reference(54版)介绍,利巴韦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资料如下:利巴韦林单剂量和多剂量的药动性质概括在表1中。口服后利巴韦林能迅速而又全面地被吸收。

然而,由于首过效应,绝对生物利用度平均值为64%(44%)。服用200-1200 mg的单剂量利巴韦林后,剂量与AUCtf之间有一个线性关系(AUC从0时间到最后测试浓度)。剂量与Cmax之间的关系呈曲线的,在400~600 mg单剂量以上趋近于渐近线。

高于多倍口服剂量时(以AUC12hr为基础),在血浆中可以观察到6倍的利巴韦林聚积,连续口服600 mg,每日两次,大约四周可以达到稳定的状态,稳定状态血浆平均浓度为2200(37%) ng/ml,超过服药间断时间,平均半衰期为298(30%)小时,表现在从非血浆问隙中慢慢消失。

食物对利巴韦林吸收的影响:在单剂量药物研究中,当利巴韦林与高脂肪餐(841千卡热量,53.8 g,脂肪,31.6 g蛋白质和57.4 g糖类)一同食用时,AUCtf和Cmax增加70%。没有足够的数据来论述这些结果的临床相关性。进行临床功效研究,但食物消耗方面没有作出说明。(见用法用量)

抗酸剂对利巴韦林吸收的影响:服用利巴韦林的同时服用一种抗酸剂包含镁、铝和二甲硅油,会导致利巴韦林AUCtf平均值下降14%.单剂量研究结果临床相关性未知。【见表1】
表1成年人单独服用利巴韦林的平均药物动力学参数

进入到非血浆间隙处的利巴韦林在红血球中已经被广泛地研究,并已被确认是es-类型平衡的核苷的主要通道。实质上这种类型载体存在于所有类型的血球中,可以导致大范围的扩散体积。利巴韦林与血浆蛋白结合少。

利巴韦林有两种代谢途径:(i)一种是在有核的血球中可逆的磷酸化途径。(ii)另一种是包括脱核糖基化和胺水解产生一种三吡咯羧酸代谢物的降解途径利巴韦林及其三吡咯酰胺和三吡咯羧酸代谢物是肾的排泄物。口服600 mg14 C-利巴韦林后,在尿及粪便中将分别有61%和12%左右的放射性被消除,分别在336小时内。在服过的药剂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利巴韦林只有17%。

通过使用人及小鼠肝脏微粒体制备物,Vitro研究结果表明:利巴韦林为中介的代谢物中很少或几乎没有细胞色素P450,只有少量潜在的酶催化药物之间反应产生的P450。

在多倍药剂的药动研究中,在INTRON注射液和利巴韦林胶囊之间没有注意到药动之间反应。

特殊人群
肾功能障碍:患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障碍患者口服单剂量(400 mg)的利巴韦林后,对利巴韦林的药动作了估计。肌肝廓清率值在10~30 ml/min的主体与对照主体(肌肝廓清率>90 ml/min)相比,前者要比后者的平均AUCtf值大3倍:这看来归凶于这些患者表面上的廓清率降低。血液透析不能将利巴韦林移走。患有严重肾衰竭的患者,不推荐使用利巴韦林(见警告)。
肝功能障碍:口服单剂量(600 mg)的利巴韦林后,对肝功能障碍的影响作了估计:患有轻微的、适度的和严重的肝功能障碍(chaild~pugh分类A、B、C)患者与对照患者相比,平均AUCtf值没有明显的不同。然而平均Cmax值随肝功能障碍的严重而增大,患有严重肝功能障碍的患者比对照患者的Cmax值大2倍。
儿科患者:没有对儿科患者的药动学进行研究。
老年患者:没有对老年患者的药动学进行研究。
性别:在对18个男性患者及18个女性患者进行单剂量研究中,临床上没有发现明显的药动不同。

贮藏:

密封.在明凉干燥处(不超过20℃)保存。

包装:

药用铝塑泡罩包装,12片/板,2板/盒。

有效期:

暂定30个月。

执行标准:

WS1-(X-055)-2003Z-2011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20317

生产企业:

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

【企业名称】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国庆西路
【邮编】232001
【省份/国家】安徽省
【电话】0554-6807095、6806461
【传真】0554-6806898
【主页】www.gouru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