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直肠炎能否治愈

会员7691518 38岁 已回复
全部症状:大便带血,间歇性,易干结,每天一次,腹部不适,怕冷。

发病时间及原因:2011年3月,因大便干结后出血。

治疗情况:开始在本县误为痔疮,后在信阳154医院在痔疮手术,并确诊为溃疡性直肠炎,目前用美沙拉秦栓直肠栓,配合调节胃肠功能的药物进行治疗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刘宏新 副主任医师 威县人民医院外科 二级甲等
擅长:普外科及肿瘤疾病
已帮助用户: 19058
病情分析:溃疡性直肠炎治疗较麻烦,主要是对症和消炎药物治疗,建议对饮水,多吃水果蔬菜,羊城暗示排便的习惯。
有用0
关注
杜华超 主治医师 乾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治所传染科 二级甲等
擅长:艾滋病、传染性肝炎、脂肪肝、狂犬病、脱发、过敏性皮...
已帮助用户: 47608
你好,慢性溃疡性直肠炎生活要有规律,按时吃饭、睡觉、锻炼、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睡眠,按时睡觉和锻炼,避免辛辣饮食,不吃烧烤煎炸食品,避免饮酒、吸烟、浓茶。药物上可以服用美沙拉嗪、益生菌制剂、匹维溴铵等。
有用0
关注
谷印亮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贺钊卫生院中医科 一级甲等
擅长:头痛,中风,腰痛
已帮助用户: 269402
指导意见:你好,建议就辛辣刺激高脂油腻饮食,服用左氧氟沙星,肛内用太宁栓,最好定期检查必要时结合医生灌肠,平时最好饮食清淡。
有用0
关注
田存肖 李怀卫生院妇产科 一级甲等
擅长: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
已帮助用户: 167495
你好!你的情况属于溃疡性直肠炎,不是普通炎症,一般药物很难根治,一味滥用抗生素进行消炎杀菌,不但不起治疗作用,反而容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表面好像症状得到了控制,实际上病情是在逐渐发展.祖国医学治疗肠炎有非常独到的地方,建议你用传统中药虫草,黑矾,黑枣,核桃仁,栀子,当归,厚朴,三棱,穿山甲,上甲,下甲,红花,海南沉,铁胆粉,蜂胶,蜂蜜,蜂蜡等治疗,可以快速治愈不复发;这些药物能行气燥湿,升阳祛湿,补脾益气,,行气导滞,疏肝健脾,益气温肾,消除产生病变的毒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直肠防御功能,改善肠道紊乱的功能,促进肠道黏膜再生修复,提高整体免疫力,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有用0
相关问答

建议可以口服中药治疗,也可以灌肠治疗。或者是口服点药物治疗,平时要注意饮食,多喝水,多吃点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刺激性大的食物,凉的硬的辣的都不可以吃,水果也要少吃,不要抽烟喝酒不要熬夜。

姜金波副主任医师外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胃肠外科、肛肠外科、腹壁疝外科。

溃疡性直肠炎中药不能治愈。
大多数情况下,中药只能辅助治疗溃疡性直肠炎,建议溃疡性直肠炎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糖皮质激素、柳氮磺胺吡啶水杨酸制剂或者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改善相关症状。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饮食健康,戒烟戒酒,以清淡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忌辛辣刺激及油炸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少食多餐,不要暴饮暴食,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比如慢跑、游泳等,有利于身体健康。

刘正新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经络疏通法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核心是调整人体温凉平衡,疏通被堵塞的经络。人体温凉平衡是疏通经络的先决条件,经络堵塞的原因就是人体失去了温凉平衡,人体温凉不能平衡,疏通经络就无从谈起。经络疏通法的发明,攻克了溃疡性直肠炎这种世界性慢性疑难病。

姜金波副主任医师外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胃肠外科、肛肠外科、腹壁疝外科。

溃疡性直肠炎很难治的,也没有特效药物治疗。这病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与遗传、环境、自身免疫等多方面有关。平时要注意少渣饮食,避免进食纤维素类较多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饮酒,注意清洁饮食,避免进食不干净的食物。

姜金波副主任医师外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胃肠外科、肛肠外科、腹壁疝外科。

对于溃疡性直肠炎的治疗,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很重要的。EGF免疫重组疗法采用诊断、评估、治疗、康复的国际最高标准诊疗流程,因人而异,用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个性化的制定适合不同病人的治疗方案,更好的让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姜金波副主任医师外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胃肠外科、肛肠外科、腹壁疝外科。

直肠溃疡在经络疏通法的临床中属于好治的。98%以上可以康复。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多会逐渐加重甚至全结肠溃疡。溃疡性结、直肠炎不是单纯的肠粘膜的问题,而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一个具体现。

姜金波副主任医师外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胃肠外科、肛肠外科、腹壁疝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