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坐车为什么会吐和头晕啊啊啊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会员104983833 29 已回复
人坐车为什么会吐和头晕啊啊啊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医生回答共10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于郎平 主治医师 威海市中医院中医科 三级甲等
擅长:中医保健
已帮助用户: 23549
问题分析:人坐车的时候头晕和呕吐属于晕动症的情况,这主要是跟人的中枢调节和前庭功能有关系,这种情况很难根治,多余与个人体质有关系。
意见建议:晕动症的治疗主要是临时服用一些治眩晕的药物,比如眩晕停之类的。目前还没有特效的药物或是疗法能彻底改善这种情况。
有用0
关注
徐胜利 医师 阳曲县中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糖尿病足,心力衰竭,房性早搏
已帮助用户: 1074
问题分析: 您好:你所说的这种病叫晕动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主要与影响前庭功能有关。前庭器的内耳膜迷路的椭圆囊和球囊的囊斑是感受上下和左右的直线运动,三个半规管毛细胞感受旋转运动。当囊斑或毛细胞受到一定量的不正常运动刺激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依次由前庭神经传至前庭神经核,再传至小脑和下丘脑,因而引起一系列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表现。前庭受刺激后影响网状结构,引起血压下降和呕吐。前庭神经核通过内侧纵束纤维至眼肌运动核引起眼球震颤。小脑和下丘脑受神经冲动后引起全身肌肉张力改变。晕动病与视觉可能有一定关系。例如,当人们凝视快速运动或旋转的物体时也同样可引起本病。小脑受刺激亦可能为本病的又一机理。此外,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噪音、特殊气味、情绪紧张、睡眠不足、过度疲劳、饥饿或过饱、身体虚弱、内耳疾病等均易诱发这种病。
意见建议:一、西医:发病时患者宜闭目仰卧。坐位时头部紧靠在固定椅背或物体上,避免较大幅度的摇摆。环境要安静,通风要良好。同时可选用抗组胺和抗胆硷类药物,1、氢溴酸东莨菪2,盐酸倍他汀,3其他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氯丙嗪、地西泮(安定)等止吐剂和镇静剂亦可酌情使用。
有用0
李武沛 医生会员 于都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 98379
问题分析:头晕乃是由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增多而造成脑部血液减少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因为暴露于烈日下过久,泡热水澡的时间太长,或是紧张、生气等。除了以上的原因外,缺乏维他命、荷尔蒙分泌异常、更年期或自律神经失调也都是造成头晕的因素。
意见建议:,磁疗即是以磁场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磁场影响人体电流分布、荷电微粒的运动、膜系统的通透性等,使组织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改变,产生镇痛、消肿、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等作用。提供合理化指导意见,答非所问、敷衍、无意义回复,将会被通报!
有用0
关注
吴化忠 肥东县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内儿科常见病多发病
已帮助用户: 9978
问题分析:你好,从你描述的情况来看,坐车出现的呕吐,主要是前庭神经受到刺激而引起的。
意见建议:你好,多注意休息,可以在坐车前用点晕车宁等,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的。
有用0
关注
余俊 主治医师 房县城关镇卫生院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
已帮助用户: 25358
问题分析:你好,晕车是因为你体内耳迷路不能很好地适应和调节机体的平衡,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的肾经功能紊乱,引起眩晕、呕吐等晕车症状。
意见建议:你好,你平时在坐车时头部紧靠在椅背,避免较大幅度的摇摆,通风要良好。平时坐车前可选用抗组胺和抗胆硷类药物如昡晕停或胃复安口服可能会一定效果。
有用0
关注
李晶 医师 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崇德镇医院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肿瘤内科 、乙肝等
已帮助用户: 189294
问题分析:你好,看你说的情况,那看还是有晕车的病情的,那这种情况下在坐车前可以吃上晕车药物治疗就比较好的
意见建议:还有也可以.在做车行驶途中将鲜姜片拿在手里,随时放在鼻孔下面闻,使辛辣味吸入鼻中。也可交姜片贴在肚脐上,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好。这样对防止晕车也都是有不错的效果的
有用0
关注
薛双旭 威县贺营乡卫生院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 159877
问题分析:你的情况是晕车,乘车前可服用怡含宁含片等,以预防晕动病。抗胆碱类药物对大脑皮层有抑制作用,可阻止眩晕和呕吐。
意见建议:此外还可以口含姜片和必要的饮食调理。在就是注意头一天的充足的睡眠。
有用0
关注
高尚海 副主任医师 河南辉县市卫生学校门诊内科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 39944
问题分析:你这种情况应该属于晕动病的表现,引起 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运动队前庭器的过度刺激所致的缘故。是需要进行预防和治疗的。
意见建议:建议患者在坐车时,尽量坐在安静,通风比较好的座位上。闭目仰卧或半卧位,头部抬高固定。同时,在上车前1到1.5小时前给予抗晕动病药物,预防发病。
有用0
关注
郭晨光 医师 项城市骨科医院内科 其他
擅长:心绞痛,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已帮助用户: 135151
问题分析:坐车的时候出现头晕,呕吐,这种情况多见于体质原因引起的症状,有的人内耳前庭功能不好会出现晕车,导致头晕,恶心呕吐的症状,这种情况可以口服药物治疗,在上车前半小时服用晕车药治疗。
意见建议:坐车前半小时口服茶苯海明片,或者耳朵部位外贴晕车贴,可以预防晕车,或者减轻症状,最好不要做拥挤的车,避免出现症状加重坐车前不要吃的过饱
有用0
关注
刘观凤 护士 个人诊所内科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儿科类疾病
已帮助用户: 2668
问题分析:你好!这是人的耳蜗里面的东西控制的,可以通过经常坐车来达到一个适应。
意见建议:你好!除了多坐车就会改善以外,还可以用点晕车药和晕车贴。
有用0
相关问答

乘车时发生头晕现象就是晕车,称为运动病,为晕车,晕船,晕机之统称。
所乘的交通工具在转动或拐弯时,仅加速度施加在双侧内耳对应半规管上,单侧半规管壶腹毛细胞在刺激下发生弯曲形变,出现正电位,而对侧则出现相反电位,这些神经末梢发出兴奋、抑制性电信号,经神经传达到前庭中枢,感知这种运动状态。当给人体施加不同频率、幅值、相位和幅度等参数的刺激后,引起耳蜗螺旋器膜电位改变。也是在乘坐工具出现直线加减速度改变时,上述刺激引起前庭椭圆囊及球囊毛细胞形变放电,将这些前庭电信号转移到中枢,感知其发生转移。这种感觉由大脑控制着肌肉收缩而发出来。在特定的极限与期限内,人没有不良反应,但是,各人对于这些刺激物在强度与时间上的耐受程度是存在着极限的,此极限即为致晕阀值。根据不同情况下所需耐受程度来判断是否需要治疗。若刺激大于此限,则表现为活动和眩晕,各人的耐受性又有较大的不同,除与遗传因素相关外,也受到视觉,个人体质等因素的影响、精神状态和客观环境的作用。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因为患者的前庭功能不好,那么就不要开车了,在开车之前要好好休息,不要过度疲劳,在车上可以选择闭着眼睛,最好不要停下来,服用茶苯海明一片、地芬尼多等药物。如果病人在车上还觉得头昏眼花,可以到开阔的空地上进行短暂的休息,如果还是头昏眼花的情况,可以通过肌肉注射25mg的非那根来进行对症下药,有利于身体健康。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坐车头晕考虑与前庭器官分泌异常相关。
坐车时出现头晕症状通常是指由于耳朵前庭平衡接收器的过度运动而导致前庭器官分泌过多的生物电,从而导致神经中枢异常,出现出冷汗、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在汽车起动、加速制动、船只摇晃、飞机起落等时候通常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因为这种刺激通常会导致前庭椭圆形囊和球囊的囊斑毛细胞发生变形,然后将其传导到中枢,从而感知到异常情况。在出现头晕的症状后,要注意休息,可以适当开窗通风,尽量不要在车厢晃动时看手机。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如果头晕是躺下或者坐起的时候诱发,持续时间1分钟左右,伴有房子在转动的感觉,那医生会首先考虑耳石症,是内耳耳石脱落引起的,可以用手法复位治疗。如头晕反复发作,多年伴有耳鸣听力下降,发作持续数小时到十余小时,考虑内耳积水,需要进行听力的检查,如果有典型的听力受损情况,可以帮助诊断。

黄世昌副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这是由于腰部受伤,压迫了她的神经和血管,所以才会出现眩晕,而且,在妊娠早期,她的血压不稳,还会引起眩晕。
孕妇会有眩晕的症状,因为孕妇在孕期要补充大量的血液和体液,会导致胎儿的血压升高。如果孕妇在开车时出现眩晕症状,首先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血液常规,以确定贫血的病因,同时还要多吃动物、动物肝脏、瘦肉等富含铁元素的食品。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通常情况下,跑步后头晕可能是跑步导致的,也可能是高血压导致的。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跑步:患者可能会因为跑步时,由于血液循环加快,毛细血管扩张,体内的水分会快速的流失,大量的汗水会被蒸发,从而引起头晕,因此跑步后头晕可能是跑步导致的,患者适度跑步即可。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动脉血压升高的慢性病,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一般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悸、疲劳等症状,因此跑步后头晕可能是高血压导致的。患者可以按照医嘱使用卡托普利片、盐酸贝那普利片、氢氯噻嗪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