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护肝胶囊有效吗?有没有其他好的药物?

会员105725242 28岁 已回复
验血结果是肝功能异常!好像是氨酶转移异常升高!具体的我也不清楚,
医生回答共5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冯波 副主任医师 南昌市第二医院外科 三级甲等
擅长: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胃十...
已帮助用户: 17866
你好,你这肝功能受损需要查找病因,你这单护肝治疗是治标不治本,只有查找到了病因,去除病因才能根治。
有用0
关注
王凤村 主治医师 呼和浩特第四监狱医院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擅长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各个科室常见疾病的诊...
已帮助用户: 190075
指导意见:如果就是单纯的转氨酶增高,这种情况需要查找有没有肝脏的具体疾病,如果没有具体的疾病,考虑和生活因素有关,平时劳累熬夜,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良生活行为习惯,都可以引起这种情况,通过生活调理,促进恢复就可以,可以适当多吃绿叶蔬菜,每天保证绿叶蔬菜五百克,促进肝细胞代谢。
有用0
关注
杨艳云 主治医师 临邑县计生站妇产科 一级甲等
擅长:宫颈炎,月经不调,滴虫阴道炎
已帮助用户: 15041
指导意见:你好,除病毒感染及肝硬化外,服用药物或近期饮酒都会导致转氨酶升高,建议你排除有肝炎的可能后,在半月后再复查一次,注意休息和饮食清淡。
有用0
关注
吴驰云 副主任医师 兴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传染科 一级
擅长:风疹,流行性腮腺炎,脊髓灰质,流行性感冒,艾滋病,...
已帮助用户: 19450
指导意见:你好,引起转氨酶异常升高的原因很多,如检查前休息不好、饮食不当、过度饮酒或服用某些药物等或各种肝炎、脂肪肝、胆囊炎、胰腺炎等一些炎性感染性疾病等,如果能够排除上述一些非病理性因素外,建议进一步做肝脏b超、乙肝两对半等相关检查,以便明确病因,及时对症治疗。
有用0
宋佩萱 主任医师 内科
擅长:对乙肝大三阳、小三阳等病毒性肝炎、病毒携带、肝硬化...
已帮助用户: 1
问题分析:出血倾向:肝病出血现象体现在肝功能减退,使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所致。容易引起肝病。
意见建议: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急性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病毒消失。
有用0
相关问答

这药其具有疏肝理气、健脾消食的作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和肝硬化所导致的转氨酶升高,作为辅助用药,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但是这种药不可以长期服用。

胡春晓副主任医师外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肝血管瘤、阻塞性黄疸、肝内外胆管结石等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同时擅长肝胆腹腔镜微创手术。

护肝胶囊,是一种保肝的药物,其主要的作用主要是保肝、护肝以及部分消炎的作用。对于有基础性的肝病,如果抽血查肝功能提示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有升高,而且升高的数值不是太高,在200U/L以下,可以考虑适当的服用护肝胶囊进行保肝治疗。

胡春晓副主任医师外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肝血管瘤、阻塞性黄疸、肝内外胆管结石等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同时擅长肝胆腹腔镜微创手术。

腹泻药物也包括很多种,孩子如果同时出现感冒症状和腹泻症状,如果没有发热症状,可以口服用药治疗观察。宝宝服用感冒药以及腹泻药物,至少需要间隔一小时以上的,用药期间还需要注意多喝水,同时还需要禁忌辛辣食物以及生冷油腻食物调理。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有效果,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脚部酸胀发麻,可能是由于秋冬季节脚腕腿部长期受风、受凉引起的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酸胀发麻,注意腿部的保暖,可以多进行一些户外的运动,吃一些高能量,高蛋白的食物。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促排卵药物要遵医嘱使用,用药不当有可能会导致卵巢过度刺激,会导致卵巢功能早衰的情况。促排卵药物会使卵巢内有多个卵泡出现,并且会成熟,所以会出现排多个卵的情况,这样双胞胎的可能性相对就会增加。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宝宝拉肚子吃妈咪爱可以起到调节胃肠菌群的作用,对病情的恢复有辅助作用。对单纯的消化不良或者是饮食不当造成的腹泻有效果。拉肚子很多情况下还会有肠炎,如果是酸腐水样的,每天次数很多,一般都是病毒性的腹泻,给予抗病毒和补液治疗。而细菌性的腹泻一般是有腥臭味稀便伴有腹痛,也会有呕吐,发烧,需要用抗生素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