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右手多指

会员110691103 2岁 已回复
右手拇指外侧可见多余两节指骨,右手第一掌骨短小,其近端较尖,骨质密度未见明显异常,所见右手余组成诸骨形态,骨质未见明显异常,诸小关节间隙尚可。余无特殊。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谢晓东 副主任医师 六安市人民医院外科 三级甲等
擅长:脊柱及四肢骨折等复杂创伤治疗,四肢矫形等骨病治疗,...
已帮助用户: 1063
你家小孩的多指可能影响正常的手指的发育,手术应尽早做,但小孩太小,手术时麻醉风险太大,所以一般都是1岁左右做,这样安全些。你家孩子都2岁了,建议到医院检查一下,如果对正常手指有影响,手术还是尽早做了吧。
有用0
关注
王静 主治医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血管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新生儿疾病
已帮助用户: 5602
问题分析:您好!从您描述的检查结果看,孩子多指畸形可能伴有骨关节相连,目前孩子2岁不急于治疗,可以在孩子6-7岁时手术。
意见建议:不要急于手术,过早手术会影响孩子骨骺发育,在6岁左右去医院手术治疗就可以。
有用0
关注
崔文莉 副主任医师 太原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科 二级甲等
擅长: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小儿肺炎,小儿感冒
已帮助用户: 9156
指导意见:你好,3岁前,是孩子手部功能发育的黄金时期,3岁前手术,对于手指功能恢复更有利。另外,孩子越大,心智发育更成熟。可以这个时间做手术。
有用0
相关问答

多指畸形的发病原因主要常见的是遗传因素和环境直接因素引起。存在多指畸形有以下几种原因:
1、遗传因素:如果父母有多指畸形,或者是父母两个家庭都有多指畸形,那么孩子的患病几率就会更大。
2、后天因素:多指畸形是后天因素造成的。孕期空气质量差、接触辐射多、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如果孕妇在孕期使用一些药物,也会引起多指畸形。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宝宝多指是遗传性和先天遗传。
1、多长一根手指,一般是散发的,说明她的家族中并没有患上这种遗传病,只有在怀孕的后期,由于基因的变异,才会出现多指。
2、遗传性、家族性,例如父母、兄妹,甚至是非血缘关系。
一般情况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先天遗传,一种是遗传,一种是在4-8周左右,孩子最有可能患上先天性多指。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常见的还是近指关节外侧异生拇指,临床上根据x片了解,多子与正常拇指的关系。拇指多姿指,尽量在学龄前手术切除,影响正常的拇指发育,还有给小孩带来心理创伤,需要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多指畸形分类通常有桡骨多指、尺多指。根据手指关节面的不同,将多指的不同部位分为不同的类型。
1、Ⅰ型多指:指间关节面的一边缘,在第一掌骨远侧的指间关节面。
2、Ⅱ型多指:指间关节面的畸形。
3、Ⅲ型多指:第一掌骨近端指间关节面的畸形。
4、Ⅳ型多指:指掌关节出现畸形。
5、Ⅴ型多指:多指在掌节的平面上有多个手指。
6、Ⅵ型多指:多指在腕关节的平面上形成
7、Ⅶ型多指:全部为三节拇指。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多指手术的后遗症,最重要的就是手指的再生。术后手指的运动和疤痕的残留、手指歪斜、手指的可动性等都会引起一些轻微的后遗症。手术完成后,活动度一般不会受到影响。在手术后三个月到六个月的时间里,孩子的活动能力会比较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的变好。也有可能是由于体内有大量的脂肪和软组织,所以一般会出现隆起的现象,这种现象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逐渐消失,如果不是很严重的话,也可以通过康复治疗,或者是手术来解决。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如果宝宝出现多指畸形,建议家长尽快带宝宝去正规医院的骨科、整形科或者是手外科就诊。
多指畸形主要是通过手术摘除,最好在6个月之后进行。6个月之前,儿童对麻药的抗性较弱,可能会增加外科手术的危险性。此外,小儿神经、血管及肌腱发育较弱,在手术中难以辨识,主要是要避免指神经、血管及肌腱出现损伤。因此,最好是在六个月之后进行手术。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