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14周,甲状腺激素过高

匿名 25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怀孕14周,第一次孕检结果显示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值3.85(正常:1.2-3.1),血清甲状腺素(T4)值207.1(正常:66-181),医生让检查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抗甲状腺蛋白抗体测定,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严重吗?怎么治疗?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王乔云 主管护师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其他 三级甲等
擅长:急诊科常见疾病护理。
已帮助用户: 10092
你好,根据你所描述的情况分析,建议你做个甲功,可能与甲状腺有关系呢!
有用0
关注
张淑霞 副主任医师 唐山市丰润区中医院妇产科 二级甲等
擅长:真菌性外阴炎,滴虫阴道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盆...
已帮助用户: 3590
指导意见:你好,怀孕以后有的人可能有甲状腺激素水平不正常,一般是没有问题的,让你检查的项目是考虑是否异常,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有帮助的
有用0
关注
王梅萍 主治医师 嘉兴市南湖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二级
擅长:经阴道超声,卵泡检测,孕囊暗区
已帮助用户: 131302
指导意见:你好,目前考虑甲亢,进一步检查指标是为了更加明确诊断的。建议需要空腹抽血检查后,内分泌科就诊,必要时药物对症治疗的。
有用0
相关问答

孕期促甲状腺激素的水平高于正常水平可能会影响胎儿智力,而孕早期三个月是宝宝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目前仍然建议加用药物治疗。单纯促甲状腺素高,游离T3和T4正常,属于亚临床甲减,这种在妊娠期是比较多见的,一般都是需要使用左甲状腺素药物进行替代治疗来降低促甲状腺素,以防影响胎儿生长。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怀孕后甲状腺激素偏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妊娠后甲状腺激素高,占怀孕妇女的部分比例。因为妊娠本身对人体来说不是一种健康状态,一旦孕妇发生了这种情况的话很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产生,比如流产、早产等。有此现象见优甲状腺激素值,如促甲状腺激素处于正常值,无须处理动态观察即可,通常在1个月后复查甲状腺功能。如果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说明已经妊娠过一段时间,这时就要考虑是否要去医院检查。促甲状腺素呈减少趋势,很可能为孕期正常反应,同样在2周后复查甲状腺功能。所以孕妇应该注意自己体内是否存在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问题。若促甲状腺激素升高,则应进一步检查垂体的情况。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偏高是影响怀孕的。
正常情况下,若是女性在备孕期间检查出促甲状腺激素偏高,那么就表明甲状腺功能减退,就会对女性的怀孕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在怀孕后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甚至是导致流产,胚胎停育等影响,所以就需要在检查出后使用优甲乐等药物来治疗。
在备孕期间还要注意饮食的清淡,可以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提示促甲状腺激素较高者,建议暂时不要怀孕。
促甲状腺激素过高说明甲状腺功能减退,一般是不影响妊娠,但备孕期间促甲状腺激素应尽可能控制2.5mIU/L以下在进行怀孕。
妊娠后还应定期复查促甲状腺激素,由于促甲状腺激素过高,说明有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甲状腺功能亚临床减退,在早孕期可导致流产或胚胎停止发育,中晚孕时可表现为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生长发育和神经发育异常。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妊娠期间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于正常值,可能是亚临床甲亢,需要结合甲状腺的B超来进行检查,一旦诊断为甲亢,需要及时就医。
根据怀孕的早期和中期,4-6个月以前的情况,可以采用保守的用药,在妊娠4-6个月以后,也主要是用药。妊娠4-6周期间可以做甲状腺切除,如果是轻度的,也不会有太多的肿大,这时候需要用药来进行治疗。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促甲状腺激素高会影响怀孕。
促甲状腺激素是一种内分泌激素,由腺垂体的前叶分泌,能够促进甲状腺细胞增殖,调节甲状腺组织分泌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偏高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一种表现,主要是由于生活压力过大、情绪异常、饮食不规律等原因造成的,甲状腺激素不足会影响到机体内其他激素水平的平衡,孕激素,雌激素也会降低,从而影响怀孕。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