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提问

新生儿黄疸高14左右

会员98008040 悬赏1元 已回复
新生儿18天的女宝宝今天在医院测量黄疸14点左右,请问不住院可以吗?之前住院四天照蓝光,回来后肚脐红的都冒出来了,还有喉咙也哑了!急急急啊!能不住院吗?心疼宝贝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华凯 主任医师 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三级甲等
擅长:月经失调性不孕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输卵管积...
已帮助用户: 27953
问题分析:是经皮测试吧?是高了点。最好中化验血液确认,如果高,就要治疗。
意见建议:目前蓝光治疗是有效的方法,相对简单,安全。请你听从新生儿科大夫的意见。
有用0
吴金柱 副主任医师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 三级甲等
擅长:普外科、肛肠科及儿科常见病诊治及治疗,预后指导。肝...
已帮助用户: 22019
可以不住。轻者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需观察,必要时蓝光治疗,定期复查,一般一月内会自行消退。
有用0
相关问答

新生儿黄疸测量值为250算高,属于病理性黄疸。
为避免引起胆红素脑病,需要给予蓝光照射。黄疸升高的原因有无感染、溶血等。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一般出现于出生2-3天,3-5天达到高峰。生理性黄疸在221以下是病理性黄疸。易出现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过多,会通过血脑屏障,侵犯神经系统,导致胆红素脑病,严重的话会危及生命。要考虑蓝光照射,通过光照促进胆红素代谢,避免胆红素脑病。同时要检查是否有溶血、感染等诱发黄疸的因素。如果是其他原因,则要确诊后对症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是两种不同的情况。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左右出现,4-5天达到高峰,6-7天后逐渐消失,最长2周左右才会完全消失。黄疸值是指出生后24小时以内的婴儿小于6,48小时以内的婴儿小于9,72小时以内的新生儿小于12,4-5天出现黄疸的峰值不会超过15,这是生理性黄疸的最高数值。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在12.9mg/L内,高于这个数值就算高了。
黄疸损害大脑,不能仅仅用黄疸值高低判别,超过15mg/L就要重视,轻度黄疸只是面部黄染,可以让宝宝多晒太阳。若躯体有黄疸时是重度黄疸,重度黄疸在四肢和手足都有,需要蓝光治疗,严重的可能需要换血。出生后4-6天黄疸会达到顶峰,一般在2周左右逐渐褪去。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新生儿黄疸值340点挺高的。属于病理性的黄疸,可以口服药物,例如茵栀黄口服液等,它退黄效果显著,服用后应该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有大便性状改变的情况,若没有或仅有大便次数增多,属于药物正常反应,无需停药;若大便水分增多或肛门有些红肿,及时减量或停药即可。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新生儿黄疸高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晒太阳。
首先就是挑选晒太阳的时机,通常都会在上午和中午晒太阳,因为白天的光线不会很强,对宝宝的伤害也会比较轻。其次,要注意保护小孩的视力,可以戴一顶小帽,让腿部和上肢的肌肤裸露在外,还可以让后背晒一晒,可以在阳光下进行退黄,还可以保护宝宝不受伤害。
如果黄疸的症状长时间没有缓解,应及时就医检查,通过蓝光照射的方式进行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新生儿黄疸是否会反复发生要看黄疸的分型,生理性黄疸会自动退下去,并不会有反复出现,而且这个时候要注意新生儿的保暖,适当提早喂养,给予足够的水分和热能,而病理性黄疸大多会反复出现,这个时候需要考虑存在肝功能受影响的可能,可以适当的抽血检查一下宝宝的肝功能明确,保证肝功能有没有异常,同时也要确保新生儿的环境卫生。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