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塞后遗症

会员116002172 56岁 已回复
医生,您好,老人经磁共振检查发现有陈旧的腔隙性缺血灶,未发现新梗塞,大脑双侧动脉,双颈动脉轻度动脉粥样硬化,现在老人步态不稳,身体前倾,拍摔倒,有小碎步步态,类似共济失调症状,症状发现大概有三四个月了,静脉注射银杏叶提取物,肌肉注射甲钴胺症状有所好转,请问,这个病能够治好么?怎样治疗呢?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胡单强 主治医师 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医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面神经炎,晕厥,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
已帮助用户: 175
指导意见:这种情况通常认为跟多发性脑梗塞关系很大,一般治疗方法还是按照脑梗塞的治疗,比如口服或静脉注射活血化瘀的中药,像银杏叶,血塞通之类,另外就是适当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抗动脉硬化的他汀类药,比如立普妥也建议使用,常规口服阿司匹林预防。另外,最好能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
有用0
王丽丽 主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神经内科常见病的诊治。
已帮助用户: 27058
你这种情况建议去神经内科就诊,不排除帕金森病。
有用0
相关问答

在脑梗塞的时候应该尽早进行运动。对于早期的病人,可以通过家庭成员的推拿、屈肘、屈膝、屈肘、屈伸手指等动作来预防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直。同时,建议病人进行吞咽、叩齿、鼓腮、多说话等日常锻炼。每天起床后要注意适量站立、慢走、上下楼梯、握球、拍球、梳头、洗脸、穿衣解扣、书写等,从而使上下肢和手指的肌肉组织得到锻炼,逐步实现生活自理。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脑梗塞后遗症的恢复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功能训练和康复疗法,具体分析如下:
1.功能训练包括:身体感觉和动作功能,吞咽功能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等,预防肌肉萎缩和肌肉挛缩,有利于早期康复。
2.康复疗法主要有按摩、推拿、热敷、针灸等多种方法,主要是刺激人体的气血,帮助大脑中的血液流通,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腔隙性脑梗塞比较严重,需要根据病因对症治疗。
如果身体检查结果是腔隙性脑梗塞,就是有一小块的动脉阻塞,通常比较严重。对于腔隙性脑梗死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偏瘫、失语、手足麻木、手脚无力等疾病的病人,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避免进一步恶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要及时就医,及时就医。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张捷主任医师外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已帮助用户:5
擅长:采用立体定向手术及脑深部电刺激等方法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痉挛性斜颈、舞蹈症、脑性瘫痪、抽动秽语综合征等运动异常性疾病;采用定向手术和吗啡泵等治疗顽固性疼痛、癌性疼痛;采用微血管减压术及射频毁损术等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采用定向手术进行大脑深部病变的活检及治疗等。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主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多数表现为偏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以及头晕、共济障碍和平衡障碍,无意识障碍和脑水肿,治疗主要是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循环和神经保护治疗。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脑梗塞是一种很常见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为:遗留有四肢的瘫痪,四肢麻木;说话不清楚,失语等都会导致语言功能障碍。还会有吞咽功能障碍,视力不清。脑梗后遗症需要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主要是通过积极的康复训练,比如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语言功能的训练。要想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必须要有专业的康复医师。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脑梗塞的后遗症是偏瘫、失语症等。所以,对于脑梗塞的后遗症,尤其是中药,目前还没有最好的治疗方法。
每个人的病症都不一样,所以中医的治疗方法也是有区别的。在脑梗塞的后遗症中,最关键的是要用药物来防止再次发生梗塞,这是二级预防,脑梗死亡后很容易再次发生,一次有功能障碍,一次有更多的功能障碍,所以要做好预防工作。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