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提问

中耳炎,听力下降,怎么治疗

会员98188218 23岁 悬赏5元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中耳炎好几年了,耳朵里总是痒痒的,抠出的耳屎都是粘稠的,都是湿的,几乎没有干的。耳朵里有时候会感觉流东西,痒痒的。但是从来没有流出来过。现在一咽唾沫或者是一打哈欠耳朵里有回响,而且有流水声音。

这个症状以及好几年了,期间用双氧水洗耳道,用氟氧沙星滴耳液,都用过。但是没啥效果。

直到最近怎么感觉听力好像有点下降,跟普通人说话,听力好像比他们差。

我是比较容易上火的,而且体内湿气比较多,如果做微创,我觉得以后肯定会复发,有什么其他办法吗?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佟靓 主治医师 云南省精神病医院精神科 三级甲等
擅长:精神科,心理咨询
已帮助用户: 75523
指导意见:这个已经明确就是中耳炎了,一般还是考虑使用抗炎的药物治疗的了, 你可以考虑外用做氧氟沙星滴耳液的,并且口服阿奇霉素看看的了,注意不要吃辛辣食物,耳朵不要进水,注意加强运动,提高免疫力,注意健康的睡眠,才能帮助的。,祝您健康,方便话麻烦给个评价。
有用0
关注
张云梅 副主任医师 敦化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二级甲等
擅长: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闭经,子宫肌瘤,绝经,排...
已帮助用户: 31658
指导意见: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中耳炎确认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湿性耳屎增多,而且长时间的炎症会导致耳膜的粘连或者是穿孔出现的那种声音。建议你到耳鼻喉科做一个耳镜的检查,彻底观察一下外耳道耳膜的情况,做一个彻底的治疗,时间长了会影响听力,导致听力下降的。除了应用抗生素治疗以外,氧氟沙星滴眼液滴儿以外,可以考虑进行物理理疗。如果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请给我一个评价,谢谢。
有用0
相关问答

发现自己的听力下降后,赶快去医院就诊,检查一下是什么性质的听力损失和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听力下降,检查就诊后,可以先进行药物或者手术治疗,如果通过一系列的治疗后没效果的,或者效果不理想的,佩戴助听器也是需要尽早的。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宝宝中耳炎初期的治疗主要为保持咽鼓管通畅,恢复咽鼓管的功能,可以用减鼻充血呋嘛滴鼻液滴鼻,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口服全身性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胶囊等。如果需要,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辅助治疗。需要定期检查孩子的鼓膜情况。一般在症状完全消失后的5天内停止服用全身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需要根据鼓膜情况逐渐减量停药。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在耳道穿破后,取出大量的脓液进行细菌的培养和药物敏感性实验,筛选出敏感的抗菌素。采用麻黄素进行鼻腔注射,可缓解咽鼓管的肿大,促进排便。还要多做好睡眠、合理的膳食和综合的辅助疗法。若有较大的鼓膜隆起,但仍未见好转,应在无菌性手术中施行鼓膜切除,以便使其顺利排出。家长还要注意宝宝的耳朵护理,给宝宝洗脸时,要避免水进入到宝宝的耳道里。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对于肾虚的治疗,首先需要进行辨证,辩证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二者用药是不一样的。要明确听力下降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如果是中耳炎、鼓膜穿孔、乳突炎等导致的传导性耳聋,需要抗炎、抗感染治疗将炎症控制住,炎症控制不佳时考虑手术治疗,听力可恢复或者恢复一部分。

张聪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疾病、肾血管疾病、急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治疗,以及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防治。

一是药物治疗,单纯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二是中药外用,把中药磨成粉,吹进耳道里面,三是手术治疗。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时间。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到专业的耳鼻喉医院看看,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婴儿的中耳炎的治疗。如果是婴儿的耳朵,是流脓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话,需要及时的进行住院静脉输抗生素进行治疗,否则,轻者,会发展成慢性中耳炎。严重的话,会引起严重的头颅内的并发症的发生。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