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不孕药片什么时候吃

会员124401683 0 已回复
什么是免疫性不孕?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驻站医生13
擅长:全科
你好,免疫性不孕是指因免疫性因素而导致的不孕。免疫性不孕症约占不孕症患者中的10-30%,其中包含有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卵子抗体,等各类免疫性不孕。。而临床上最多见的则为抗精子抗体产生所导致的免疫性不孕。由于女方生殖道炎症,使局部渗出增加,免疫相关细胞进入生殖道,同时生殖道粘膜渗透想改变,增强了精子抗原的吸收,且细菌病毒等感染因子又可能作为天然佐剂,增强机体对精子抗原的免疫反应,则生殖道局部及血债中出现抗精子抗体影响精子活力,干扰阻碍受精而导致不孕。
有用0
相关问答

高血压药一般指的是降压药,具体服用时间要根据血压特点来判断,常用的有长效降压药和短效降压药,一天一次,早上空腹服用长效降压药效果会更好。如果使用短效降压药,可能需要在血压升高后的1-2小时内服用。如果血压过高,早晚餐前服用。具体如下:
1、长效降压药:早晨空腹的时候,选择早上7点左右服用。高血压患者早上6点-10点血压会出现晨峰,血压也会急剧上升,可以在起床后服用降压药,避免出现高血压晨峰,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晨峰期间要避免早上锻炼,避免发生意外。
2、短效降压药: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杓型、反杓型等血压,由于规律不同,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短效降压药,根据血压升高的时间点不同,可在血压升高前1-2小时服用降压药。
3、早晚合用:如果血压过高,需要早晚联合用药,而且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高血压患者早晚餐前服用,不可自行服药,以免耽误病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定期监测血压,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血压。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对高血压患者而言,使用降压药无疑可以达到降压的作用,但要按照医生的嘱咐选择合适的降压药。
通常服用降压药物后,并不意味着能快速地让血压下降,由于目前用药注重平稳降压,疗效可能稍慢,但持续性更好。因此对普通高血压患者来说,仍建议使用如那长效降压药品如即24小时服1次。高血压目前也较为多见,对像是初期的轻度高血压来说,通常都会通过身体锻炼、饮食调节等方式,来观察是否可以首先得到控制,要是通过这几个生活方式的变化,就可以让血压得到控制的话,就可以不吃药了。
如控制不佳,血压继续上升,则需要药物治疗,通常服药后最快3~5天就能看到疗效,若无降压作用,则需及时就医或换药,并遵医嘱。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人工授精就是在监测到女方有排卵和卵泡发育成熟要排卵的时候,男方的精液注射到女方的阴道宫颈旁边进行受孕,但是如果有免疫性不用的时候,这样的操作过程仍然不能让精子跟卵子结合。免疫性不孕需要用药治疗后才可怀孕。

李育竹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妇科常见病的诊治。

保胃丹在早上和晚上都可以吃。
保胃丹对于胃酸分泌过多、胃疼、反胃、胃炎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保胃丹在早上和晚上都可以吃,可以临时吃,但是不能长时间吃,否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在服用保胃丹的时候要注意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性、寒性的食物,还要注意不要喝酒。还可以口服西沙必利片等促进肠道蠕动的药物。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适当锻炼身体。

刘正新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女性在备孕期间就需要开始吃叶酸。
通常情况下,女性需要在备孕期间开始服用叶酸片,可以在怀孕3个月后停止服用,这是因为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丰富的叶酸,如果叶酸不足,就会使得胎儿出现发育畸形的情况。另外,孕妇在整个孕期都可以食用一些具有叶酸成分的蔬菜,有利于胎儿的生长。
女性在怀孕期间还需保证充分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妊娠4个月至孕末期,可以大量补充dha。dha可以有效促进胎儿大脑的发育和视力的发育。妊娠4个月开始是胎儿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这段时间胎儿脑部迅速发育,需要大量的dha,因此建议孕妇在妊娠4个月开始补充dha直至分娩。孕妇可以多吃一些富含dha的食物,比如鱼类和坚果。产后也可以继续补充dha,新生儿可以通过乳汁获得dha,所以产妇可以将补充dha时间延长到产后6个月。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