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会员340930 已回复
如何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周恒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对于如何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从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定期复查几方面入手。
1、生活方式:患者应改变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饮食上要求低盐、低脂饮食,养成运动习惯,保证每周至少5天进行有氧运动。肥胖者应控制体重,吸烟者应戒烟,并培养至少0.5-1年的复查血能力,以血生化为主。
2、药物治疗:若已具有十分清楚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则病人应清楚血压,血脂和血糖的控制对象,积极干预使血压,血脂和血糖维持在目标范围内。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及早预防及干预十分重要,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来抗血栓,或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来降血脂,通过降血脂使斑块趋于稳定。
2、定期复查:需定期复查以监测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情况,如每年进行动脉超声检查,其中包括颈动脉超声检查,若冠脉CT已表明有冠脉粥样硬化时,可定期进行冠脉CT检查。
了解如何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后,患者要积极开展预防措施,也要积极进行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患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避免吸烟和酗酒。改变膳食习惯,少吃高脂食品,如肉、羊肉等,也不要吃动物油,如猪油、羊油等,多食用一些新鲜的果蔬,比如韭菜、白菜、芹菜等,尽量不要熬夜。必要时还可以使用阿司匹林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血塞通胶囊等药物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清淡饮食和定期锻炼。有规律地生活,少吃垃圾食品。戒烟酒。只要这些做得好,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会延迟,为了预防四高,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胆固醇、肥胖症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会老化。血管老化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低密度脂蛋白和坏胆固醇对血管最有害。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病理改变。
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病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组疾病,被称为动脉硬化,各种动脉硬化都有动脉管壁增厚和硬化这一共性,丧失弹性,管腔收缩。在发生过程中可伴有血管壁钙化和血小板聚集等病理改变。动脉粥样硬化以受累动脉发生病变为主要表现,以内膜为起点,相继出现各种病变的组合,包括部分有脂质及复合糖类聚等,纤维组织增生,钙质沉着,成斑块儿,有动脉中层逐步嬗变,其上为斑块内出血,破裂和局部血栓,因动脉内膜堆积脂质外表发黄、粥样,所以叫动脉粥样硬化。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动脉粥样硬化指的是早期动脉内膜损伤后,血液中的脂质沉积在内膜上,从而导致内膜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导致内膜增厚,形成斑块,然后坏死、软化,看上去就像是被浇上了一层米粥,所以才会出现粥样硬化。这种硬化斑块形成局限性狭窄,不同程度的血管堵塞,导致血流通畅,导致机体相应器官缺血功能障碍,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腹主动脉、下肢动脉。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分期通常分为无症状隐匿期、缺血期等。
无症状隐匿期,斑块已形成,但无明显狭窄,临床上无器官损害。缺血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导致血管狭窄、器官缺血,根据病变的器官不同,会出现相应的器官缺血症状。坏死期,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导致相应器官组织坏死。纤维化期,由于长期缺血导致相应器官组织纤维化萎缩。许多病人进入纤维化期而未经过坏死期,而已经进入纤维化期的病人也会再次进入缺血期。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如果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时,可考虑采用下列疗法:
一、是症状轻微者,可给予扩张血管药:单硝酸异山梨醇,硝苯地平缓释片和地尔硫卓,并与溶解血栓药,尿激酶和肝素合用。
二、是情节较重的需要行旁路移植和介入治疗的外科手术能恢复动脉供血。
三、食疗一般不应食用太油腻、且含有丰富脂肪酸的饮食,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这些饮食当中的营养物质,能够提高人体新陈代谢,缓解局部症状。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