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的关注,我想问。。。。。

会员216009 60 已回复
我去年3月份因为结肠里生了一个线瘤而开刀切除了大约10公分肠子。病理检查报告为:管状绒毛状腺瘤,局灶超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两切端未见肿瘤累及。后,今年6月份做肠镜复查,检查报告为:肠镜插止回肠末端,回肠瓣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质地软,阑尾窝可见。结肠各端黏膜散在充血水肿斑及出血,糜烂灶,质地软。距肛缘约23cm见手术疤痕形成。直肠黏膜光滑。病理报告为:(回肠瓣及横结肠黏膜)慢性炎符合溃疡。后来看西医消化科医生说是溃疡性结肠炎,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2片/次,3/日。后再服中药,有医生说柳氮需要每次服6片才有效,2片是没有用的,于是我一天服18片。但是最近有一中西医医生说我这不是溃结,是结肠炎,因为我没有腹痛腹涨便血黏液的现象,但每天要大便4次左右,没有吃中药前经常是大便不畅,里急后重,有时一天要大便5、6次(我在好多年以前有腹涨的现象,而且很严重。、,但后来吃了一段时间的痢特灵和一个可以杀虫的什么药以后就不腹涨了)医生的意思好象可能是我开刀时那个超高级别内瘤变的缘故。(但是这个我已经切除了呀)叫我不要服柳氮这个药了。我想我好象应该是溃结这个病,万一不吃这个药不是更不会好了吗?现在我很犹豫,不知道我究竟怎么了,要不要停这个药?(我现在每次吃4颗,一天3次。)希望您帮帮我!张医生当时你表示很关注我,我今天特来信给你。我在春节后做肠镜复查了,溃疡已经没有了。但是在肠子的刀疤附近有散在出血点,想请教你 :朝高级别内瘤变是不是癌?我现在的散在出血点癌变的可能性大不大?请帮助我。谢谢你!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刘业娟 个体医院内科
擅长:内科、消化内科
已帮助用户: 210631
一般治疗应避免精神刺激,少食多餐,低脂肪、清淡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不宜吃的过饱,特别是晚餐;睡前不要吃东西;忌烟、酒和咖啡,餐后不要立即躺平,睡眠时应把床头抬高,以减少胃酸反流的机会。药物治疗常用雷尼替丁、法莫替丁或奥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应用氢氧化铝凝胶及氧化镁可中和胃酸,从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减少酸性胃内内容物对食管粘膜的损伤。并加用吗丁啉、西沙比利或莫沙必利促进食管和胃的排空,减少反流。
有用0
相关问答

糖尿病要关注尿蛋白,具体原因如下所示:
1.糖尿病患者长时间血糖控制不达标可能引起蛋白尿,蛋白尿提示糖尿病肾病的出现。
2.临床上糖尿病肾病分为5期,期未见明显蛋白尿,只是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期患者出现间断蛋白尿。期患者出现持续蛋白尿,前三期为糖尿病肾病早期,早期规范的降尿蛋白尿治疗可逆转病情进展。
3.患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小血管的慢性并发症,与糖尿病长时间血糖控制不良有关,因此在糖尿病患者早期一定要关注尿蛋白。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预防糖尿病眼病的方法如下:
控制血压和血糖:血压、血脂、血糖是否正常,对预防糖尿病眼病非常重要。因此,患者应注意血压、血脂和血糖,其中血压不稳定,反复升高时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甚至失明。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最根本的措施。其中,8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不好的情况下,二十年后会出现视网膜病变。而在控制良好的患者中,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仅为10%左右,这是一个很大的差异。因此,血糖的稳定对控制糖尿病性眼病非常重要。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近几年物质条件和物质条件的改善,使人民的交通和饮食习惯都有了显著的改变。肥胖症不但会损害身体的外观,也会引起许多的卫生问题。肥胖症是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一个主要风险因子。
体重每增加10kg,其血压升高3mmHg,舒张压升高2.3mmHg,冠状动脉疾病和中风的发生率分别提高12%和24%。所以怎样判断一个人的体重过重还是过胖,下面有两项重要的标准。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患糖尿病患者对疾病太重视了,问题不大,重视疾病者通常治疗依从性较高。这类病人通常定期测血糖并有良好的饮食控制。
反之若对疾病无动于衷,则易忽略血糖检测,且治疗依从性较差,这对糖尿病康复不利。有糖尿病者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测,根据血糖情况,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药物调整,避免并发症。
糖尿病大部分是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控制,建议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是发烧前的寒战,预示体温会很快升上来,尽快物理降温,尽管孩子的手脚冰冷,但内脏却处于发热状态,应该放松心情,生活起居有规律,保持良好的心情,首先保暖是第一的,要多加衣物,可以用一些温补的中药进行调理。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观察心悸及脉博的途径较多。直接触压脉搏也可观察劲动脉搏动规律来了解,包括面色口唇颜色的变化及运动耐量的变化。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各器官脏器功能会逐渐下降,其中表现明显又突出的是心脏问题。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