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妊娠毒血症是怎么回事

会员32050574 33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我的朋友已经三十多岁了是第一次怀孕所以就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体怀孕早期的时候都挺正常的怀孕到中期的时候查出了有妊娠高血压所以更加注意了但是上医院检查说有妊娠毒血症请问怀孕的时候有妊娠毒血症影响孩子不?怎么回事翱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朱福印 医师 威县章台中心卫生院外科 一级甲等
擅长:肾结石,早泄,椎间盘突出
已帮助用户: 261367
指导意见:患毒血症饮食上尽量清淡并摄取高蛋白食品1、已带病者:原患有高血压、肾脏并肝脏并糖尿病等病人或以前曾得过这些疾病者2、高龄产妇:年龄愈高患此症的概率也愈高例如40岁左右者即有3:1或4:1的统计比例这是由于血管老化与母体适应力变差的缘故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来说,妊娠毒血症可能会出现脉搏、呼吸增快,寒战高热,全身不适,腹泻等症状。
通常情况下,妊娠期出现毒血症,一般是由严重的感染导致的,它是指细菌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的不适。一般孕妇会出现脉搏、呼吸增快,寒战高热,全身不适,腹泻等症状。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出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险情况。在感染毒血症时,因为孕妇的体温升高,毒素入血,对胎儿也会有严重的影响。妊娠期出现毒血症,需要高度重视,及时就医,可以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张露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围产期保健,妊娠合并症,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儿异常,双胎妊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妇科恶性肿瘤。

小儿脓毒血症通常不会反复。如果出现反复发热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
一般来说,小儿脓毒血症,一旦痊愈,就不会再出现。平时要多吃一些清淡的东西,不要吃辛辣刺激的东西,要多吃一些热的东西,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调理。
如果在治疗后出现反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查明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防止病情延误,造成严重影响。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小儿脓毒血症的常见表现为寒战、发热或者低体温、心慌、气促、精神状态改变等症状。病情较重时,甚至会出现嗜睡、惊厥等表现。
脓毒血症也可以发展为严重的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导致器官功能及循环障碍,危及生命。脓毒症是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并且常见于严重创伤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感染会引起全身的炎症反应,脓毒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包括早期清除感染病灶,使用有效的抗生素,还有后期的支持治疗和免疫调理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儿童脓毒症通常不会再复发。一旦治疗好了,再加上平时的饮食和日常护理,一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儿童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尤其是在有创伤和肺炎的情况下,很容易被感染。感染后要及时就医,败血症要及时就医。
在进行正规的医疗后,可以多吃一些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品,这样才能让败血症痊愈,而且不会再出现。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小儿脓毒血症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
小儿脓毒血症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的血液被细菌入侵,或者是在生产的时候,由于孕妇产道内的细菌侵入了胎儿的皮肤,鼻子,嘴巴,眼睛,这些细菌会通过呼吸道进入胎儿的肺部,或者通过局部的途径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胎儿的血液感染。
细菌导致的血液感染可以通过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是病毒导致的血液感染,可以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具体要看血液和分泌物的培养情况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确定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时,要注意保护大脑、肝脏、心脏等多器官的正常功能。如果是血液感染,可以在7-14天内静脉注射抗生素。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妊娠期脓毒血症的治疗方法如下:
妊娠毒血症治疗原则是补充血糖,降低血脂,保肝解毒,维护心肾功能。首先,可静注25%—50%葡萄糖20毫升。同时可静注维生素C2毫升。肌注维生素B1、B2各2毫升。预防上,在妊娠后期防止营养不足,应供给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并易消化的饲料,不喂劣质食物。通常妊娠毒血症的症状是比较明显的,很多人都可能会出现脸色苍白的现象。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