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性斜视

会员4134324 19-29 已回复
全部症状:麻痹性斜视,眼睛总看一个地方疼

发病时间及原因:小时候就有,不过最近严重了

治疗情况:没有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刘风文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常屯卫生院妇产科 一级甲等
擅长:月经不调,痛经,细菌性阴道炎
已帮助用户: 132893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考虑是可以手术治疗的,建议你到医院确诊治疗,祝你健康
有用0
韩贤奎 医师 五官科
擅长:近视、斜视、白内障
问题分析:共同性斜视大多是远视引起.麻痹性斜视是由于一条或几条眼肌发生麻痹所致.在小儿共同性斜视较多见按摩主要适用于该种类型中医学称该病为“小儿通睛”.小儿筋络脆嫩如果风热上攻于目或热盛生风挟痰阻络可致筋络拘急牵转眼珠偏斜.或婴幼儿长期逼视近物或侧视光亮.以致经络气血不畅通眼珠呆滞于一侧.或头面外伤经络受损而导致眼珠偏斜.常见症状为一眼偏向鼻侧或颞侧眼球运动无障碍在近距离读书时常偏斜向上看.偏斜眼每每远近视力都较差.
意见建议:你好,你需要先检查下斜视程度,如果超过15度是需要手术矫正的,手术是矫正眼肌和眼位的,选择经验丰富的专家一般是不会复发的。即使复发了也可以再次手术的。 手术都会存在过较或者矫正不足的风险。如果影响视功能就必须再次手术。
有用0
相关问答

小儿麻痹影响了眼睛有可能是病毒侵占了眼部神经造成的问题,可以先去医院检查一下是不是小儿麻痹症的原因,如果不是可以进行眼部治疗。小儿麻痹症又名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服用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结合中医疗法来进行调理,平时多吃一些清淡食物,不要吃太多辛辣刺激性食品,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拔火罐或者推拿疗法,在瘫痪肢体上按摩,或者按揉松弛关节,但是这种方法治疗效果慢,也可以用做手术的方法来治疗。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会导致眼睛出现斜视等情况。
糖尿病引起颅神经损坏会影响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特别是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更容易被影响。属于运动神经的动眼神经若遭到麻痹时,常常出现眼睑下垂以及眼球运动受限制,比如说眼球无法向内向上或者向下运动、出现外斜视或是复视等,此症状发生的几天前常常会出现眼眶或是前额疼痛。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小孩斜视是否能治愈,需要根据斜视的程度以及是否及时发现并治疗等因素来决定。
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眼位有偏斜,属眼外肌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病,可能与神经支配、屈光调节、眼部解剖等因素有关。如果斜视的程度较轻且及时治疗,一般是能治愈的;但是如果斜视的程度较为严重或者治疗不及时,则可能很难治愈。
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治疗,治疗期间,要注意对眼睛的保护,注意用眼卫生及避免过度用眼等。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斜视发病率是在1%到3%,好发于婴幼儿,先天性的斜视好发在出生后的6个月。后天性斜视一般发生在2岁到5岁之间。我们怎样来观察宝宝,一般就看宝宝看东西的头位,来发现他是否有斜视或者是弱视。比方说有的宝宝喜欢转头用一只眼来视物,有可能另一只眼发生一些弱视或者是斜视的可能。有的宝宝是比较喜欢头偏向肩的一侧来视物,有可能会发生一些垂直性的斜视。细心的家长应该注意,在宝宝发现他有内斜,比方说是对眼,这有可能是内斜。另外有的患儿喜欢是翻白眼,或者是在强光上眯眼睛,这有可能是一个外斜视。有的孩子喜欢歪头或歪脖子看东西,这有可能是一些特殊性的斜视。所以家长应该细心地观察一些,如果出现这些问题,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如果婴儿的一只眼睛向前看,另一只眼睛看向别处,则称为斜视。
一般出生1-2个月的婴儿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或者眼球过于向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的向前看,而且婴儿的鼻子比较扁平,距离眼睛比较宽,容易被误认为是斜视,一般是正常的情况。多吃些新鲜水果和蔬菜,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限制过多糖类的摄入,以促进视网膜和视神经的发育,有助于改善弱视视力。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