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改政策 > 自由的背后是更多的不自由

自由的背后是更多的不自由

收藏
作者:吴笑吟 来源:张强医生 2015-05-28 14:50

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医生来讲,自由执业是非常普遍的情形。

即使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医生选择加入医生集团或者医院,但仍然不能改变医生自由执业的属性: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而在中国,医生自由执业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更沉重的,是为自由而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病源

长期的体制垄断医疗资源加上信息渠道的匮乏,不仅造成了医生缺乏行医品牌意识,更造成了患者看病选医院的习惯。

有人开玩笑说:在大医院,让傻子坐在诊室,门外的患者也会门庭若市。虽然听起来有点极端,但也是反映了患者选择医院来看病的盲目性。

因此,即便是“名医”,离开长期依赖的医院,就很可能失去病人。

只有那些临床技术过硬,拥有众多患者信任和支持的医生,才有机会在体制外生存并发展。

科研

目前的科研基金,绝大部分都是投向公立医院。究其原因有四:

(1)国营医院占据数量优势和人才优势;

(2)国营医院的科研论文指标任务激发的追逐动力,并且有专门的科研部门做公关活动;

(3)政府目前还缺乏向非公医院投入科研经费的经验和思路。

(4)非公医院为生存而导致重市场轻科研的氛围。

在其他国家,做科研是医生自发的兴趣,和执照无关,和职称无关。大部分临床医生,只专注于治病。

而在中国,当科研论文成了获取名利的手段时,“潜规则”、论文作假就不可避免会盛行。

在国营医院,会做科研但不会看病的医生,可能比单纯会看病的医生更容易成为“名医”。

有人说,不做科研的医生不是好医生。但是,医生不顾医术而去做科研,更是悲剧。

而这样的名医,在体制内很容易混,因为患者并不知情。因此,在国营医院,追逐科研论文指标具有很大的市场。

自由执业,意味着您将要花更多的时间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以维护自身的品牌。

自由执业,决定了您必须在服务好患者的前提下,自愿投身科研。

职位&职称

国营医院的行政职位和职称,能够给人以权力,直接决定了在体制内有多少可以支配的资源。在官本位思想的左右下,人们非常在乎自己的头衔和权力。

因此,政治因素比技术因素更能决定一位医生是否可以成为“名医”。

离开体制后,“医生”成了唯一的职位。对长期在体制内拥有较高职位和职称的医生来讲,是个极大的心理和能力上挑战。

保险

在基本医保唱主角,商业保险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国营医院占据了绝大数的病人资源。

而基本医保对于劳动价格的低估,导致过度医疗、以药养医的毁牌后果,可以被国营医院的强势背景所稀释和掩盖。

而在医保价格合理化调整之前,自由执业医生如果从维护品牌的角度出发,将不得不放弃基本医保市场,而涉足高端医疗。

个税

在国营医院,“医生走穴”成为多点执业或者自由执业的过度形式而大量存在。

国营医院技术收费的严重不合理,加上大环境的因素,也迫使不少医生被拖入“回扣”和“红包”的泥潭。

这些灰色收入,大多以现金的方式交易,大多不会产生税费。

而自由执业医生的每一笔收入,很难走灰色路线。个税费率从20%到45%不等。

自由的背后,是更多的“不自由”!

尽管自由执业如此具有挑战性,但仍无法掩饰其魅力,仍然不会阻挡部分中国医生内心的向往和憧憬。

那些拥有过硬临床技术,具备国际化医疗服务理念,拥有良好行医记录和口碑的医生,会先行一步。

政府的医疗政策开放、国际化医疗机构平台出现、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患者群体对医疗要求的提高,都给医生自由执业提供了可行性。

成为先烈或者先驱,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做一名纯粹的医生,追随内心的梦想。

自由无价!

关键词: 医生 医改政策 自由职业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