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学进展 > 中医科 > 改善心血管健康,要吃素?

改善心血管健康,要吃素?

收藏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6-01-12 16:39

素食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热点之一,近10年来,全球学者开展了较多临床研究,为素食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提供了许多循证医学证据。有证据显示,素食饮食模式可能与心血管健康相关,但目前该相关性尚不明确。最新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 Intern Med)的研究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Meta分析:素食降低血压相当于减重5kg)

既往研究进展

素食促进心血管健康,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

1997年,全球首项研究饮食模式与血压水平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ASH显示,蔬菜、水果及低盐、低胆固醇饮食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5mmHg和3mmHg。基于该研究,美国国立心、肺及血液研究所(NHLBI)提出控制高血压的“DASH饮食”,即以低脂、低饱和脂肪、低胆固醇为主,并强调以含高镁、高钾及高钙、富含蛋白质和纤维的食物组合而成。

2012年,中国学者研究发现,与杂食者相比,乳素食者的血压、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空腹血糖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显著降低,且5~10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明显降低。

2013年,EPIC-Oxford队列研究显示,与非素食者相比,素食者体质指数(BMI)、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收缩压均显著降低,缺血性心脏病发生风险降低约32%。

2013年,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素食与全因死亡率降低有关,且与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和内分泌疾病死亡率降低显著相关,该相关性在男性中更显著。

2013年,一项临床研究显示,肥胖的2型糖尿病和(或)高血压患者在进行严格素食1个月后,体重、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肠道致病菌群明显减少、有益菌群显著增加,从而抑制了代谢紊乱、降低了炎症反应。

荟萃分析结果

2014年2月24日JAMA InternMed在线发表的荟萃分析显示,素食者的血压较同等情况的杂食者明显降低,提示素食饮食或可作为一种降压的非药物治疗方式:7项临床对照试验共纳入311名受试者(平均44.5岁),与杂食者相比,素食者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4.8mmHg和2.2mmHg;32项观察性研究的21604名受试者(平均46.6岁)中,素食者血压分别降低6.9mmHg和4.7mmHg。

降压效果   素食=根据建议改善生活方式=1/2药物治疗

启示一:素食降低血压

研究者分析“素食降压”的可能机制:

①素食富含纤维素、少脂肪,因此素食者体重普遍较杂食者轻(BMI也较低),肥胖风险亦明显降低,后者正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②素食中富含钾离子,研究显示富钾饮食可明显降低血压,其机制可能与扩张血管、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同时降低肾素水平有关;

③通常素食者摄入钠和酒精的量也较杂食者低;

④素食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

⑤有证据显示,素食者血压黏稠度明显低于杂食者。

启示二:素食并非“纯素”

素食=乳素食或乳-蛋素食

有证据表明,严格素食可能会对心血管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笔者对北京市>63岁、素食史超过14年僧尼的研究显示,长期过分严格素食和膳食不平衡可导致内源性脂质代谢障碍,虽然未必肥胖但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未降低。

我国香港一项研究显示,在30~55岁、素食史超过10年的受试者中,40%以上素食者的IMT较正常饮食者增厚、血压高且体内缺乏维生素B12。维生素B12主要来自肉类、鸡蛋或牛奶,其缺乏使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导致动脉硬化。另一方面,素食者烹调方式常以多油和多盐使味道浓郁,极易导致血压升高。后续研究表明,对素食者长期补充维生素B12(500μg/d)明显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IMT,改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延缓动脉粥样硬化。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数据显示,我国有2.9亿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2.66亿患高血压。中国人群脂肪摄入量大,平均食盐摄入量大于12g/d,而水果蔬菜摄入明显不足,这种膳食方式或许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该荟萃分析为选择素食提供了有力循证依据,对人群健康或临床治疗有很大现实意义。从公众角度看,素食饮食模式利于保持适中的动脉血压水平;从临床角度看,素食是可供选择的非药物降压方法。当然,该荟萃分析亦存在局限性,其纳入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数量少,样本量不够大,大部分是观察性研究,未来应设计更严谨的前瞻性、大样本临床试验,为素食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提供更有力的循证依据,进一步研究特定食物或营养成分与心血管健康的内在机制将为非药物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心血管 素食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