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学进展 > 血液科 >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收藏
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6-03-25 15:01

第55 届美国血液病学会(ASH)年会上来自美国纽约的Koen van Besien 教授就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移植物抗白血病(GVL)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间的平衡以及疾病复发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随机和队列研究一致证实allo-HSCT与单纯化疗相比,明显提高了中高危AML和MDS患者的生存率。其治疗作用很大程度上由GVL效应介导,GVL被复发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介导的再次缓解所验证。

然而,因为同胞全合和非血缘供者的缺乏以及移植相关不良反应,allo-HSCT仅被用于部分AML患者。能否在不增加复发率的同时避免移植相关的不良反应和晚期合并症?

早年的研究发现,急慢性GVHD与疾病控制相关,但这些研究中的病例多为更易受GVL机制影响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而最近的研究强调GVHD尤其是慢性GVHD的危害。

尽管重度急慢性GVHD与复发率的降低相关,却并未带来生存率的提高。最近在GVL和GVHD间寻找平衡的努力集中在2 个重要的临床策略:①通过体外或体内T细胞去除移植前干预以减少GVHD,对AML复发率只有适度的影响,并改善长期的生活质量。②供者的选择策略可能影 响GVHD和GVL之间的平衡。

HLA-DP应纳入到成人非血缘移植的供者选择中。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配型也很重要。高分辨HLA配型和母婴相互作用在脐血移植中也有重 要作用。供者选择策略与GVHD预防方法的结合将通过降低急慢性GVHD的发生率,有益于长期疗效的提高并产生适合移植后干预的状况。

来自英国伯明翰的Charles Craddock 教授就减少疾病复发的药物学方法进行了阐述。尽管在过去的30 年里,异体移植的不良反应在降低,但疾病复发的风险却未见减少。清髓性预处理(MAC)方案的经验证明,尽管预处理强度的增加减少了复发风险,但是随着移 植相关死亡率(TRM)的增加,生存并未得到改善。

最近十年,检测技术的发展使疾病复发的预测更加精确,对移植后疾病复发患者的细胞基础特性描述可以监测新型干预治疗的反应,确定携带白血病干/祖细胞人群的靶向抗原。

另外,减低强度预处理(RIC)方案的出现和替代供者的增加,使得AML和MDS的治疗也随之发生改变。

RIC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虽然也可以看到复发风险与TRM呈负相关,但是结合给药方式和药物研制方面的新进展(一些药物在控制不良反应的同时可以增加抗肿瘤活性),使针对AML和MDS患者的治疗产生了新的预处理方案。

MAC和RIC方案之间的随机比较是目前应该优先考虑的。此外还可以通过更精确的移植后免疫抑制的调整或药物治疗,促进微小残留病(MRD)指导的DLI 来使GVL效应达到最佳化。

无论是直接抑制抗肿瘤活性还是药物控制异体反应,移植后的药物干预辅助治疗已成为增强抗白血病活性的一种有效疗法。

来自美国芝加哥的Andrew S. Artz 教授就年长供受者的选择问题进行了阐述。常见移植适应证的AML和MDS的年龄为64~72 岁。不良的疾病生物学,减低的治疗耐受性,缩短的非恶性肿瘤生存期,影响其长期治愈率。

最佳的化疗和支持治疗在协作组研究中并没有削弱年长的不利影响。年长成人患者移植中两个挥之不去的问题是如何适当地选择患者和是否采用年长的同胞供者。

年长患者接受allo-HSCT,可能会由于GVL带来长期生存,但研究结果仍然是观察性的并大多限于50~69 岁。年长的供受者年龄不消除强有力的GVL效应,因此对于50~70岁的高危恶性血液病患者,功能状态良好,并且无严重合并症,可考虑在病程早期移植,在 移植后有最好的长期生存。

在移植前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完整信息的进一步评估有利于allo-HSCT 在年长者中的更好应用。通过健康状况新的评估措施,如自我报告和行为状态为基础的功能性评估措施可予以“年龄分层”,并可告知较弱患者的人选。

除了合并症指数和功能状态评分,通过老年人评估(GA)系统进行“年龄分层”可能发现隐秘的脆弱性,允许更好的风险分层。

类似于年轻的成年人,体检合格的同胞全相合供者应该作为第一选择,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涉及年长患者的替代供者移植。年长的同胞相合供者,应优先于相合的无关供者(MUD),因为二者移植结果相似或是前者较好。

然而,MUD也能达到可接受的结果和长期的疾病控制。替代供者可以根据移植中心方案和专业知识加以考虑。非常有限的信息可用于70 岁及以上患者或亲缘供者。正在进行和计划进行的前瞻性研究将探讨MDS 和AML年长患者allo-HSCT 相对于非移植方法的风险和益处。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在HSCT 方面取得的成就获得了全球的关注。

本届ASH年会专门设置了题为“亚洲异体移植:新方法”的亚洲专场,特别邀请了作者单位以及印度基督教医学院的教授就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不同于国外学者多采用的体外去除T细胞的移植模式,作者单位所采用的是非体外去除T 细胞的单倍体相合移植模式。该模式理论基础在于rhG-CSF 体内应用可诱导健康供者骨髓和外周血T细胞免疫耐受,同时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加强免疫抑制。

在该技术体系中,GVHD的发生率与HLA位点不合程度无关。目前,作者单位应用该移植模式已经完成1 000 多例患者的治疗,不仅用于治疗各种恶性疾病,同时还将适应证扩展至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良性血液病的治疗,取得了与同胞相合移植同样或接近的良好 疗效。

单倍体相合移植已经成为作者单位的常规移植模式,约占所有移植病例数的2/3。作者单位同时对该移植体系下的各种移植后的长短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危险因 素、发病机制及治疗以及最佳供者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和探索,已经或正在从以下各方面对该体系进行重点完善:①移植后白血病复发防治新方法的 寻找、建立和完善;②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再分层治疗;③降低移植后GVHD的新策略。

作者单位建立的非体外去T亲缘单倍体移植成功地跨越了HLA屏障,其作为单倍体相合移植的一种独特模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认同。目前该移植模式已在全国推广,同时各单位间也逐渐加强协作,开展了多项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不断提高移植的疗效。

中国在亲缘单倍体相合移植方面再次走在了世界前端。印度的Mathews 教授则主要回顾了allo-HSCT在印度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治疗地中海贫血方面的应用。

由于大多数就诊的患者处于疾病晚期,因此许多被发达国家采用的危险度分层和治疗方法并不适用于这些高危患者。Mathews 教授分享了治疗高危患者新的、宝贵的临床经验。本次亚洲专场为ASH年会增添了一抹来自东方的亮丽色彩。

关键词: 肿瘤 造血干细胞

相关阅读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