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您好!我年龄26了,还得蛲虫病?经常晚上睡觉肛门口就有虫...

会员464759 26 已回复
医生您好!我年龄26了,还得蛲虫病?经常晚上睡觉肛门口就有虫子爬来爬去,有时候大白天也会有这种感觉,大概有一年多时间了,人也瘦了,吃了很多次肠虫清和用了蛲虫软膏也不见有什么效果!请问我该怎么办?是不是有什么寄生虫?吃什么药好呢?谢谢
补充提问:
回复在哪里我怎么没看到?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薛叶红医师 医师 邢台中兴医院
擅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 96394
建议你到医院肛肠科具体检查来确定原因再对症治疗,你的情况考虑不是蛲虫,如有什么不明白的,欢迎你再次提问,我们会对你的问题密切关注。
有用0
蔡志军 主任中医师、教授 医学专业人士儿科
擅长:从医30余年,懂些医学科普知识(如果对我的回复还满...
已帮助用户: 20229
多见于小儿,但成人也有患的。
蛲虫病(enterobiasis)是以引起肛门、会阴部瘙痒为特片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世界各地流行极广,全世界感染人口300~500百万,我国南方、北方普遍流行,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尤其集体机构儿童感染率高。国内调查资料表明儿童感染率达40%~70%,城市中群居儿童感染率又高于农村。在卫生条件差的家庭往往多数成员同时患病。因素蛲虫病的值得重视的疾病。


另外肛周痒,不一定就是蛲虫病哦。
有用0
相关问答

绿豆可以凉血解毒。可以熬汤服用。绿豆洗净,放入锅中煮熟,捞出放入碗中,调入白糖。粳米可以凉血解毒。熬粥服用,可适当添加蔬菜。海带性味寒、咸,有“软坚行水,破积去湿”功效。吃海带之后,不要立即喝茶。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蛲虫病一般见于儿童一般3-6岁儿童最为常见。主要是不注意手卫生,呈现群发性,尤其是有一个儿童患有蛲虫病,其他与其玩耍的儿童也会被传染,首先需要注意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吃生的瓜果蔬菜。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蛲虫主要是肠道寄生虫病,可引起肛门和会阴瘙痒。蛲虫病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蛲虫病又极易自身感染,接触感染,吸入感染等。这样蛲虫病易广泛流行,治疗与预防同时进行,个人防治与集体防治同时进行。对蛲虫病的预防强调应用综合性的防治措施,这样才可有效地防止再感染,达到消灭蛲虫病的目的。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小儿得了蛲虫病,一般是没有症状的,但是在发病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肛周和会阴部的奇痒,这种情况在夜间比较严重,会影响到宝宝的睡眠,孩子可能会出现烦躁、睡眠不安、夜间磨牙等症状,还有一些宝宝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如果孩子肛门瘙痒,要高度怀疑是不是有蛲虫病,可以在孩子睡觉之前将肛门四周清理干净,然后用蛲虫软膏或者噻嘧啶栓剂塞肛,这样可以起到止痒和预防反复感染的作用。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通常情况下,10岁以内的婴幼儿易患蛲虫病,特别是2-9岁儿童。
蛲虫病是一种以肛门、会阴部为特征的肠蠕虫疾病,其发病率比成年人要高,特别是在社区内,人是蛲虫唯一的寄主,而蛲虫是唯一的感染源。蛲虫的传播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自己感染,另一种是异体传染。2-9岁儿童易患蛲虫病,应引起注意。
如果宝宝出现蛲虫病的相关表现,如瘙痒,应及时就医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驱虫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通常情况下,小儿蛲虫病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来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蛲虫病是以引起肛门、会阴部瘙痒为特点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人是蛲虫惟一宿主,蛲虫感染者是蛲虫病的惟一传染源。如果小儿患了蛲虫病,平时一定要注意卫生,肛门周围每天要进行清洁,还可以使用药物来治疗,例如蛲虫膏、氧化锌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需要坚持用药,以免病情复发。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