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消除失眠

会员122258480 29 已回复
失眠真的令我十分痛苦,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咨询一下,怎么才能消除失眠?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
消除失眠可以通过生活中的调整来实现,具体如下:
1、早上醒来,不要再躺在床上,坚决离开床。
2、早上可以喝点咖啡和茶提神。因为第一天晚上没睡好,第二天早上可能会情绪低落,这个时候需要提提神。
3、白天多运动,多做运动或身体活动。中午可以午休,但尽量不要超过半小时。下午和晚上不要喝令人兴奋的茶、饮料或酒精。晚上不要看特别刺激紧张的电视,要淡定。
4、晚上不要暴饮暴食,尽量少吃,晚上睡觉前不要吃东西,晚上睡觉前泡脚。
5、营造舒适、安静、黑暗的睡眠环境,没有嘈杂的声音。
有用0
相关问答

消除失眠可以通过生活中的调整来实现,具体如下:
1、早上醒来,不要再躺在床上,坚决离开床。
2、早上可以喝点咖啡和茶提神。因为第一天晚上没睡好,第二天早上可能会情绪低落,这个时候需要提提神。
3、白天多运动,多做运动或身体活动。中午可以午休,但尽量不要超过半小时。下午和晚上不要喝令人兴奋的茶、饮料或酒精。晚上不要看特别刺激紧张的电视,要淡定。
4、晚上不要暴饮暴食,尽量少吃,晚上睡觉前不要吃东西,晚上睡觉前泡脚。
5、营造舒适、安静、黑暗的睡眠环境,没有嘈杂的声音。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调节失眠的方法有很多。对于继发性失眠,要解决失眠的原因,失眠就会治好。
对于原发性失眠,最重要的是调整睡眠习惯,恢复正常的生物节律。地西泮、阿普唑仑等能改善睡眠的药物可以口服,但长期服用容易产生依赖性。日常生活需要调理。晚上睡觉前可以喝一杯牛奶。每天晚上出去散步会让身体感到疲劳,容易入睡。晚上七点以后不吃晚饭,洗个热水澡,打打太极拳。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失眠眼袋的消除方法如下:
1、想要消除长期失眠造成的眼袋,首先要从根本上治疗失眠。当患者的失眠得到缓解后,患者的眼袋可能会逐渐缓解甚至消失。因此,建议长期失眠的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的专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必要时调整口服药物,改善失眠。
2、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患者还可以采用物理疗法来改善和消除眼袋。比如起床后可以清洁面部,然后轻轻按摩眼周皮肤5分钟左右,可以促进眼部循环,消除眼袋。
3、此外,还可以用煮鸡蛋按摩眼周肌肤,也可以消除或淡化眼袋。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消除失眠引起的眼袋的方法如下:
1、用冰水浸泡过的菊花茶敷在眼袋上15分钟左右,可以缓解眼袋的肿胀。
2、起床后发现眼袋肿得厉害。闭上眼睛,适当往眼睛上浇冷水或敷冷毛巾,躺下休息10分钟左右,也能缓解眼袋的肿胀。
3、蔬菜去除眼袋。自制黄瓜片敷在眼睛上,可以镇静皮肤,有助于缓解黑眼圈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敷完黄瓜片后要避免阳光照射。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失眠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恢复时间如下:
一、情绪和压力因素:短暂的情绪因素或压力过大引起的失眠。这种情况可以通过缓解内心的紧张和焦虑,处理好现有的事情,在1-2周内得到明显的改善。
二、焦虑抑郁:如果失眠是由个原因引起的,比如焦虑抑郁,对于这种类型的失眠,使用抗焦虑药物后2-4周,患者的情绪症状会得到缓解,失眠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
三、其他疾病:其他由疼痛、心力衰竭等引起。这种类型的失眠是用药物治疗的。原发症状得到控制后,1周左右失眠就会得到改善。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缓解失眠的一般方法如下:
1.饮食疗法:喝牛奶、枣仁等促进睡眠的食物。
2.理疗:如经颅磁刺激,睡前可以用温水洗澡或用温水泡脚。
3.运动疗法:经常参加户外活动,进行健身、跑步等活动,可以治疗失眠。
4.改变生活习惯:尽量避免长时间的午餐时间,或者尽可能避免午餐时间。改变睡前的坏习惯,比如不看电子产品、不玩游戏、不看电影、睡前进行剧烈活动、睡前喝酒、喝咖啡、喝茶等。另外,还可以做与白天工作相反的事情。例如,体力劳动者睡觉前可以听轻音乐、看报纸、脑力劳动为主的患者睡觉前可以散步。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