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抑郁自愈的办法有哪些

会员99899979 37 已回复
我最近总是失眠,有点抑郁导致情绪低落,请问失眠抑郁自愈的办法有哪些?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
失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自我治疗:
1.音乐疗法,可以经常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可以缓解人紧张的神经。
2.熏香疗法。香是指植物和树木的一种芳香气味。燃烧后,药味可自动散发。闻到这些香味后,你可以静下心来,迅速入睡。
3.运动疗法,通过适当的、有规律的健身运动,可以增强体质,预防失眠。
4、规律作息,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以免失眠加重。
5.保持心情舒畅。让自己的心情保持舒适,可以提高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
6.调整饮食,避免饮用浓茶、咖啡、酒等饮料,可预防失眠引起的他症状。
有用0
相关问答

失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自我治疗:
1.音乐疗法,可以经常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可以缓解人紧张的神经。
2.熏香疗法。香是指植物和树木的一种芳香气味。燃烧后,药味可自动散发。闻到这些香味后,你可以静下心来,迅速入睡。
3.运动疗法,通过适当的、有规律的健身运动,可以增强体质,预防失眠。
4、规律作息,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以免失眠加重。
5.保持心情舒畅。让自己的心情保持舒适,可以提高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
6.调整饮食,避免饮用浓茶、咖啡、酒等饮料,可预防失眠引起的他症状。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治疗失眠抑郁的方法如下:
1、积极调整心理和情绪,克服过度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恐慌、愤怒等不良情绪。
2、选择药物进行治疗。对于药物治疗,主要选择缓解失眠的药物。可以应用西药地西泮片、右佐匹克隆片以及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比如圣约翰草提取物,临床上称为绿优泰口服治疗。
3、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早睡早起,避免吸烟饮酒和过度劳累。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失眠和抑郁主要有以下症状
1.精神差:由于患者处于失眠状态,早醒是常见的,会导致身体休息不足,导致精神状态不佳。
2.兴趣下降:对以前比较感兴趣的事物或人的兴趣突然下降,失去体验快乐的能力,无法从平时喜欢的事物中获得乐趣。
3.焦虑:主要表现为不安、担心、紧张、偏执,也可能担心一些事情失控或发生意外。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治疗失眠抑郁的中成药如下:
1、肝郁化火,气滞可以选择逍遥丸,加味逍遥丸、丹栀逍遥丸、红花逍遥胶囊、舒肝解郁胶囊等药物。

2、心血虚,气血不足、心气虚可以选择心神宁片、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七叶神安滴丸、枣仁安神液等具有益气或者养血、安神作用的中成药。

3、偏脾肾阳虚可以选择安神补脑液,或者甜梦胶囊、甜梦口服液都可以。

4、阴虚内热、心火亢盛可以选择朱砂安神丸、知柏地黄丸、天王补心丹等药物都有滋阴清热的作用。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治疗失眠和抑郁的中药很多,根据患者的症状可以分为几种证型:
1.如果失眠伴有胸闷、叹气、心情不好或焦虑,可以考虑选择疏肝理气的中药,配合柴胡疏肝散治疗。
2.如果失眠伴有乏力、食欲不振的症状,患者感觉特别疲倦,可以考虑是否有心脾两虚的证候,用归脾汤加减。
3.若失眠伴有烦躁、急躁、易怒、口干,继而舌红苔少,可考虑为阴虚火旺型,用天王补心丹治疗。
4.失眠患者会伴有痰多、乏力、厌恶言语、舌苔厚、厌食等症状。可以认为是痰热内扰。加减治疗用温胆汤。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失眠抑郁中药良方常见以下几种:
1.宁神解郁汤:主要含有百合、五味子、大枣、合欢、何首乌、郁金、香附、当归、丹参、川芎、复叶槭、苍术、神曲。使用方法为水煎服。功效和作用主要是益气清心,养血活血,安神补肾,解郁安神。
2.柴胡疏肝汤:主要有柴胡、当归、大腹皮、白芍、枳壳、香附、茯苓、木香、炙甘草、焦三仙、大枣、小麦、琥珀。使用方法是将药物研成粉末,加水服用。这个汤的作用是补气养血,调理阴阳,治疗失眠、抑郁、焦虑。
3.柴胡加古龙牡蛎汤:有柴胡、黄芩、半夏、茯苓、大黄、龙骨、人参、生姜、桂枝、牡蛎、大枣。具有安神养血、疏肝解郁的功效。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