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37.5度怎么退烧

会员7644428 已回复
小孩37.5度怎么退烧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
小孩37.5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退烧:
1、一般处理:如孩子因刚刚动起来,哭了、喝了热食,引起体温升高,属生理因素,并非由病理因素引起,就是不用特别处理,持续观察形势,同时,宜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吃易消化食物,补充充足的水。
2、物理降温:若孩子腋温为37.5°C,但精神状态相对良好,胃口一般,此时可以对儿童实施物理降温,比如洗温水澡,用温水擦身体等,及退热贴的施加等,通常都能有效地降低体温。
3、药物治疗:如孩子除体温上升外,也有精神状态相对较差并伴头痛的情况、全身酸,痛等症,且患儿既往高热惊厥病史。这时宜及时就诊,退热药物可遵医嘱,例如布洛芬混悬液、口服溶液,如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效果更佳,且副作用相对较轻。
有用0
相关问答

小孩37.5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退烧:
1、一般处理:如孩子因刚刚动起来,哭了、喝了热食,引起体温升高,属生理因素,并非由病理因素引起,就是不用特别处理,持续观察形势,同时,宜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吃易消化食物,补充充足的水。
2、物理降温:若孩子腋温为37.5°C,但精神状态相对良好,胃口一般,此时可以对儿童实施物理降温,比如洗温水澡,用温水擦身体等,及退热贴的施加等,通常都能有效地降低体温。
3、药物治疗:如孩子除体温上升外,也有精神状态相对较差并伴头痛的情况、全身酸,痛等症,且患儿既往高热惊厥病史。这时宜及时就诊,退热药物可遵医嘱,例如布洛芬混悬液、口服溶液,如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效果更佳,且副作用相对较轻。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小孩38.5摄氏度要吃退烧药,需要遵医嘱吃。
一般在38.5摄氏度以上的时候选哟吃退烧药。一般当小孩的体温在38.5摄氏度以上,这时候吃退烧药,一般都会让身体的体温开始降低,从而达到降低高烧的目的,不过38.5摄氏度并不是绝对的,可以按照宝宝的具体病情来选择。常使用的退烧药主要是布洛芬颗粒、对乙酰氨基酚颗粒等。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小孩的体温38℃,属于低热,需要明确病因,再进行合理的治疗。
小儿发热主要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可以通过服用扑热息痛来进行退烧,发热38℃是临床上的一种低烧,家长不用过于担心,接受积极治疗后对孩子不好产生太大危害。还可以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来进行退烧,可以让宝宝多喝温开水,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还可以使用25%-50%的酒精来进行全身擦浴。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一般情况下,小孩多少度吃退烧药要看孩子的情况,一般分为三类:
1.高烧,指腋下温度高于38.5℃,要立即给孩子服用退烧剂,一般是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2.小孩有高烧、惊厥的症状,可以在腋下温度达到38℃以上的情况下服用退烧剂。
3.如果小孩有发热,且没有任何消化道的表现,可以服用一些具有抗寒性作用的中成药,比如小儿牛黄清心散、羚羊角颗粒等。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婴儿发烧39度建议口服退热剂,用药量可以根据宝宝的体重并参照说明书。同时采取物理降温,例如用35%酒精擦浴或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腹部、背部、大腿内侧、手心脚心等,定时监测体温,一旦体温持续升高,及时送医院就医,以免高热惊厥。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口服退热药物的,同时需要观察手脚发热还是手脚发凉,如果是手脚发热说明孩子处于体温的恒定状态,此期间是可以物理降温的,多喝热水,用温水擦浴,额头敷冷毛巾或者外用退热贴。如果孩子现在手脚发凉,说明处于体温的上升期,需要适当的保暖。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