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好。我年龄58岁,2014年底才体检过,正常,这两老.....

会员53443672 58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医生好。我年龄58岁,2014年底才体检过,正常,这两老觉得口苦,请问有什么问题吗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是怎么回事,该注意事项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王勇会 医生会员 泰山医学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 32946
问题分析:你好,胆红素都偏高提示肝脏有一定的损伤。有跟胆道疾病相关,是否有胆囊炎,胆囊结石,胆汁淤积等情况。还有剧烈运动,近期过于劳累,吃过油腻的食物或酗酒,某些药物因素都会引起胆红素升高的。
意见建议:建议您查腹部彩超,肝炎全项除外肝胆疾病。要适当休息,合理营养,应忌酒,防止过劳及避免应用损肝药物。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
有用0
关注
罗强 医师 眉山维康医院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哮喘,支气管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感冒,...
已帮助用户: 24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提供的病史可以分析为肝胆方面的问题,肝火旺和胆汁分泌过多都可以引起口苦。
意见建议:可以在饮食方面吃点清淡的食物,必要时可以口服点龙胆泻肝片。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绝经的年龄大约在45~55岁之间正常。但具体的绝经时间有一定的差异。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同时绝经与平时营养、遗传、精神、心理等因素也有关系,因人而异。绝经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功能下降,卵泡数目衰竭,不能再排卵,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身体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个是每个女人都要经历的过程,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面对。当然过早或者过晚绝经都不太正常。如果后期症状明显,建议及时前往看医生指导补充雌激素。

李育竹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妇科常见病的诊治。

乙肝两对半检查,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其他都是阴性,属于使用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乙肝两对半全阴,说明没有接种乙肝疫苗,也没有感染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原阳性、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在病毒活跃期可以口服干扰素或抗敏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症状,还能缩短患者的病程。建议患者平时还应注意休息,注意饮食。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女人在更年期月经就属于闭经,也就是所谓的绝经。女性闭经的年龄在45-55岁是比较常见的。45岁之前闭经称为早期绝经。闭经,这是由于更年期女性体内的雌性荷尔蒙水平降低,从而导致的激素流失。如果女性提前绝经,失去了体内的雌性荷尔蒙的保护,可能会导致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疾病。女性要想保持正常的激素分泌,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休息。40岁以下的女性如果出现了闭经现象,属于卵巢早衰,需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药物调理。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妇产科超声

血压正常范围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具体如下:
正常情况下,收缩压值会在90-140mmHg之间波动,舒张压值会60-90mmHg之间波动。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个正常值会有一定的变化,但都不会超过正常值。如果出现收缩压大于140mmHg,舒张压大于90mmHg就属于高血压,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压药进行治。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的降压标准是不同的。
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要坚持每天监测血压,谨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通常情况下,正常的闭经年龄一般是49岁及以上,具体的年龄因人而异,具体分析如下:
大部分女性会在49岁闭经,但也有部分女性会出现遗传性的卵巢功能早衰,通常出现在30-35岁。也有部分女性可能会出现人工闭经。如果是先天性的,没有阴道和子宫,那么就不会出现经期,也就没有闭经的时间。因为患者的卵巢功能早衰,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更年期提前。

赵晓东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阴式手术、各种腹腔镜手术、各种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宫颈癌前病变(CIN)的诊断和处理、LEEP手术、以及妇科恶性肿瘤化疗。

通常情况下,正常宝宝体检的时间是宝宝出生后第一年每三个月检查一次,即出生后3个月、6个月、9个月等进行体检,记录宝宝的生长发育的同时,还能检查宝宝是否有一个正常的身体,尽早发现异常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宝宝做体检时,医生还针对每一个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对父母提供面对面的护理和营养的咨询,对促进儿童的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