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资讯头条 > 关注:护士集体抗议的背后……

关注:护士集体抗议的背后……

收藏
来源:丁香头条 2015-09-01 11:24

我国目前有20%以上的护士因经济原因离开工作岗位,因暴力伤害而转岗的更多,护士的职业形象已经不再是那个头顶光环的天使。


近日网传安徽阜阳某医院从护士身上克扣奖金发给医生,以降低护士的待遇为代价来提高医生待遇。此举引起护士们的不满,集中向医院管理层表示抗议。消息称该院此次的做法依据竟然是:护士只会打针吊水,其他什么都不会!

院方领导对此次护士罢工的回应声称:当天有个别护士因为个人利益问题,聚在一起向医院办公室提出了意见,并非网传的罢工。该事件并未影响医院医疗秩序,反映问题后护士离开医院行政办公楼。



安徽阜阳的护士罢工事件是不是如医院管理者口中所言,只是轻描淡写的“集中反映问题”我们不得而知。然而当下国内外医院对护理人员的过度透支却是不争的事实。

国内外护士罢工的对比分析

我 们随机百度新闻搜索关键词“护士罢工”得到19,000篇相关新闻,“护士挨打”相关新闻约2520万篇,搜索关键词“护士受伤”相关新闻约427万篇。 而同期的国外的“护士罢工nursestrike”则有418万篇新闻,而“护士被打(hospitalviolent+nurse)”仅有9860篇新 闻。

国内关于护士罢工的新闻数量不多,被媒体较多关注的是近几年的永嘉某医院和山东菏泽某医院护士因为待遇罢工,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护士罢工,四川绵阳医院的罢工,和此次的安徽阜阳医院的罢工。

诉求看似是针对工资待遇低下,其实更多的是超大的工作负荷和不安全的工作环境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付出与收入不相匹配。至于网传的关于护士被打的新闻不仅仅数量多,而且性质恶劣,多篇护士被打的文章附图护士头破血流,看着令人触目惊心。

以下国内外护士罢工的对比分析:

国内外的巨大反差似乎能够说明一个问题,国外护士困扰的是超长工作时间与收入不符,而我们国内,除了待遇的问题,医院工作场所针对护士的暴力攻击远 远超过国外。相差的何止几百上千倍?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在这么多的暴力伤害下,护士的罢工次数却很少。这绝不是表示我国护士的职业满意度很高,而是当前的 就业压力促使年轻护士们为了一份工作,不得不忍受工作中的不公平和人身伤害。

护士常常被当作“出气筒”

今天我们看到的不过是护士工作陷入困境的冰山一角,医院管理者更希望淡化医患之间冲突的严重性以彰显和谐。但是身为护士她们必须去直接面对患者的各种无理要求,“输液一针见血”,如果做不到便会招来恐吓、辱骂、殴打。

而对护士行为举止粗鲁的人并不都是社会底层人群,也有很多所谓“社会精英”或是官员参与其中,就如广东某媒体主持人因为女友输液被扎了四针,微博上放出“也想砍人”惊人之语。某官员因为在病房大声喧哗被护士劝阻便破口大骂。

这种社会底层的戾气就这样强加给了一群刚刚步入社会且涉世不深的护士群体。曾经父母眼里的孩子,如今却被要求面对各种病人,一言不慎就可能招来语言侮辱甚至暴打。她们背负沉甸甸的天使责任和道义,用自己稚嫩的肩膀去担当着今日医改失败的恶果,这本身就是一种残忍。

这 样的事情近来比比皆是,某位刚刚出院的患者向笔者讲述他的就医经历,口出惊人之语,“我对医生有意见却不敢得罪医生,你一个小护士我还不敢打你吗?”护士 就是那个最倒霉的人,成为“出气筒”。医院领导还责怪护士没有能力给予患者情绪安抚,甚至事后会成为其能力考核不及格的依据。

“人口红利”普遍存在

统 计显示,我国目前有 20% 以上的护士因经济原因离开工作岗位,因暴力伤害而转岗的更多,护士的职业形象已经不再是那个头顶光环的天使。甚至有诸多的医院对于护士资源的使用很随意, 编制护士和合同制护士同岗不同酬,待遇体制内外区别对待,编制护士即便有错也不会被责难,但是合同制护士稍有差池,轻则处罚重则开除。忽视合同制护士的职 业认同感培养,护士的工作满足感和技能学习提高无法体现。

即便是同样的职业晋升和职称晋升也是偏向编制护士,因为只有编制护士才是“自家 人”。而合同制护士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标签,只是签订劳务合同,即便是按照劳动法规定满十年劳动合同就要签订长期合同,不得随意解聘,医院管理者会有很多 办法规避此类政策,在十年合同期满之前,会“技术性”的让一位工作接近十年的资深护士离开,虽然这位护士把自己的青春和热情都毫无保留的奉献给医院。然后 重新招进来一位年轻体力好的护士,医院坐享护士的“人口红利”。

医院管理的弊端

医院管理者热衷于扩建豪华大楼和购置高档进口设备而漠视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使得当下中国的医院表现出地区巨无霸发展的怪胎。因为在管理者眼里这些看得到的形象和经济收益才是医院发展的表现,而作为医院主要功能的医疗服务往往因为不易被大众满意而容易被管理者忽视。

作 为医院管理者的核心利益应该是为医护人员创造一个安全的医疗工作环境,让医护人员有一份合法可观的阳光收入。一份体面的工作会让他们为了职业满足感而不断 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提高对病人的服务质量,而不是如同企业老板一样漠视医患之间的问题、透支护理人员的体力而大赚医护人员的“人口红利”。

毕竟,“人口红利”并不是永远吃不完的,当下的医学院校招生困难和卫计委的对院前急救和儿科专业医师资格考试降分的做法其实就已经反证了未来医护人员数量锐减的困境。

昨日的官媒发文,似乎“医闹入刑”已成板上钉钉的事实,医护群体欢声一片。就算这是一道能够让医护人员安心工作的护身符,但是如果医改不从根部解决当前的医疗资源分配问题,恐怕也会有远水难解近渴之虞。

况且一份官方文件经过上传下达还需要时间,也要面对社会各界的质疑,如今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还需要一点时间。希望这样的利好会让那些本已承受着社会不公的护士们能够得到一点人身保障,不要一面成为患者出气筒一面还要承受着医院管理者的漠视。



关键词: 护士 抗议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