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资讯头条 > 超三成医生从未考虑做急救工作

超三成医生从未考虑做急救工作

收藏
来源:深圳晚报 2016-01-21 13:38

1月20日是“120急救宣传日”,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急救医生这个承受巨大风险和压力的特殊群体。19日,“谁来拯救急救医生”的医客沙龙发布了“医生眼中的急救医生”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九成多医生认同急救医生很重要,但仅有四成医生愿意做急救医生,其中,风险大、强度高、保障低是他们不愿意做急救医生的主要原因。

现状

急救从业人员缺口接近三分之一

作为社会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院前急救(俗称120救护)与消防、民防、公安等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但院前急救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始终存在,不仅人手不足,而且还流失严重,尤其是在第一线工作的急救医师更是严重短缺。

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每辆救护车上应该配备有专职的急救医师,而深圳的情况则是:2015年应有急救从业人员1278名,但是真正在岗工作的只有约895名(其中急救医师应有426名,实际只有306名),实际缺口接近三分之一。

深圳市急救中心主任张福林告诉记者,目前深圳共有专职院前队伍129组,平均每个网络医院有1.6组。“急救是24小时工作,其实比较合理的配置应该是每个医院配4组人,但由于全市专职院前急救人员严重不足,因此他们只能加班超时工作。”

此外,全市82家网络医院(站)中,只有38家具有专职院前科或点,44家没有专职院前队伍。为了弥补人力不足,这些医院只能让急诊科的医生、护士兼职参与院前排班,平时遇到院前出车任务时,要放下手中的工作再出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反应时间。

问题

每年急救医师流失率达25%

张福林告诉记者,院前急救队伍现在面临“招不到人也留不住人”的尴尬。目前深圳院前急救人员的聘用比率达74%,急诊科医护人员在编率也偏低:三级综合医院和一二级医院医护在编人员比例满分率分别为62.5%和47.6%。

最近在深圳院前急救系统内部展开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每年急救医师的流失率达25%,特别是民营医院甚至高达40%~50%。急救人员流动性大,无法保证必要的、连续性的继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阻障了深圳急救水平的提高。

探因

强度高风险大待遇相对低

医客在网上开展了“医生眼中的急救医生”的调查,共收到3060份医生的答卷。调查统计显示,94%的医生认为急救医生很重要,但仅有42%的医生考虑过做急救医生,还有35%的医生明确表示从未考虑过;23%的医生表示会服从上级安排。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调查显示,主要原因是:院前急救工作的风险大,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工作强度又比较大,而且还面临入编难、职称晋升难、职业前景不佳、待遇相对低等一系列问题。而且,院前急救工作环境不确定,人身安全缺乏保障,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当急救医生的原因。近年来,院前急救人员被殴打事件在深圳时有发生。

对策

急救立法保障急救人员合法权益

2015年12月,《深圳经济特区院前医疗急救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条例”)向社会征求意见。“条例”希望通过立法保障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其中“急救免责”、“医疗机构可向市急救中心申请成为急救网络医疗机构”、“职称评聘工作中对急救人员进行倾斜”等相关条文引起广泛关注。

市卫计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陆钰萍表示,在“条例”中,对急救人员制订了提升积极性的倾斜政策。比如:要求急救网络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内部激励机制,保证急救队伍满足院前医疗急救工作需要。医疗机构在职称评聘工作中,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晋升从事过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医务人员。政府对专业从事院前医疗急救人员给予岗位津贴,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承担院前急救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给予补助。

在急救人员人身安全保障上,“条例”也有考虑到,规定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发现患者存在伤害或者潜在伤害他人、自身以及财产安全的情形,请求公安机关协助运送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关键词: 医生 急救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